绿色骑行骑行爱好者在东丽湖绿色骑行。
绿色能源越来越多的充电桩为绿色出行“加油”。
光伏发电国网天津东丽公司完成通用电气医疗系统(天津)有限公司3.2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
从小做起北辰区盛康园社区开展种植多肉植物的活动,社工站携手儿童共同为社区增添了一片绿色。
低碳生活
是指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生活方式
人与自然方面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持生态平衡等。
心理方面
加强学习,提升素养,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生活方面
保持整洁卫生,远离烟酒,预防疾病,形成健康生活习惯。
运动方面
低碳出行,亲近自然,适量运动,形成健康体魄。
饮食方面
节约粮食,低碳消费,形成健康饮食习惯。
出行、办公等方面
采取低能耗、低开支、合理高效的生活方式。
天津北方网讯: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热带太平洋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这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厄尔尼诺将大大增加打破气温纪录的可能性,在世界许多地方可能会引发极端高温,动员各国做好预警,提前应对。
当地时间7月1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称,初步数据显示,从7月3日开始的一周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周,而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逐步显现,预计全球气温还将进一步升高。
世界气象组织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受温室气体排放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年至年5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年创下的高温纪录,这一概率达到98%。由此可以看出,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危机。
今天是年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每个人都应该投入到保护环境中,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减少能源消耗、使用可再生能源,这些行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碳排放并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有助于构建更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双碳”目标是必选项
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工程师邓春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有两个途径:减缓和适应。减缓气候变化可以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来实现;适应是通过调整自然和人类系统以应对现实或预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尽可能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稳定在一定水平之下,保证气候变化在一定时间内不威胁生态系统、粮食安全、经济社会等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除工业、农业等生产过程对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外,现代人日常生活的“碳足迹”亦不容小觑。“双碳”是我国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十四五”和远景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测算,我国居民生活碳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45%以上,发达国家居民生活碳排放占比为60%至8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未来我国居民个人生活行为将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所占的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
“双碳”与每个人休戚相关,个人碳减排是我国“双碳”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与家庭能源消费有关。估算结果显示,出行、居住、饮食等对碳排放贡献最大,分别占到日常生活能源总碳排放的17%、19%和20%。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技术装备水平日趋成熟,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低碳生活是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的责任与使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绿水青山家园、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行动。
低碳生活已成为潮流
■主动愿意选择
“步行或骑行平均每分钟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千克”“光盘行动每餐平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千克”……日前,一款名为“绿盟碳普惠平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