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艺术中国」
年12月11日,“一思一食”系列活动第二期“以食为媒”在广东顺德国际美食文化交流中心如期举办。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邓启耀、中国数字媒体和录像装置先驱艺术家胡介鸣、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肖剑、乡建专家左靖、音乐人涂飞与艺术家刘庆元、乐评人张晓舟与五条人乐队主创茂涛等学者、艺术家和音乐人亲临现场,分享了对顺德饮食文化、地方、音乐与实践的思考。
肖剑(左)、胡介鸣(中)和邓启耀(右)在演讲现场摄影:彭文彪图片来源:大乾
“一思一食”系列活动是由顺德华侨城馆群青云文社历史研究所、顺德美食博物馆联合大良寻味顺德特色小镇共同主办的美食文化交流活动。本期活动分为“饮食地理和城市行走”主题分享和特别策划“地方、音乐与实践”两个单元。
本期活动中,音乐的引入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与会嘉宾将音乐与艺术、历史、地方、文化的叙事关系注入饮食的诠释中,同时对顺德饮食背后的地域文化进行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探讨。现场观众既可以聆听专家的深度文化解析,也可以在现场欣赏到音乐人茂涛、老丹、马木尔和俄木曲叶的精彩演出。
现场观众摄影:彭文彪图片来源:大乾
邓启耀:“味在顺德”吗?——流动与舌尖上的文化体认
本次活动的开场嘉宾是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邓启耀。邓启耀多年从事地方文化研究,同时是视觉人类学的奠基人。他本次演讲的主题是《“味在顺德”吗?——流动与舌尖上的文化体认》。
邓启耀演讲现场摄影:刘鹏飞
邓启耀是顺德龙江人,他首先分享了云南的家人来到顺德寻找家乡食物记忆的难忘经历,他在顺德品尝到了鲜美的鱼片粥、在友人家里品尝到了母亲做的莞味酱油鸡的味道。但作为顺德人,邓启耀并不认同“食在广州,味在顺德”这样的说法,他认为对自己文化不要自美其美,还要美人之美,要赞美别人的好东西。
傣族用软木树截断挖空做的饭甑,米饭放里面不会馊。云南江城,,摄影:邓启耀在街天摆摊出售竹筒饭的傣族大嫂。云南潞西,,摄影:邓启耀
白族小吃。云南大理,,摄影:邓启耀
邓启耀曾在云南傣族地区当过知青、工人、画家、公务员,成为学者后又对云南做了大量的考察调研。邓启耀认为中国传统菜系的分类几乎都是以汉文化为中心,中国菜系应该加上少数民族菜系。在演讲中他向观众分享了云南丰富多样的地方美食及习俗,邓启耀将云南少数民族的菜按味道概括,如“酸摆夷”指傣族喜好偏酸味,仅酸料就有柠檬、酸角、腌菜膏等不同的酸味。“甜汉人”指汉人口味偏甜,“苦傈僳”指傈僳族菜偏苦凉,“臭崩龙”指德昂族饮食偏好发酵食品。
佤族过新米节聚餐,准备调料。云南西盟,,摄影:邓启耀德昂族新娘在婆家展示腌制酸菜的本领。云南潞西,,摄影:邓启耀
邓启耀讲解哈尼族奕车人的“阿巴多”酒宴摄影:彭文彪图片来源:大乾
傈僳族喝同心酒。云南怒江,,摄影:邓启耀
云南的食物紧密嵌入多民族的节庆习俗之中,如哈尼族的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长街宴,哈尼族奕车人男女交友的“阿巴多”酒宴,苗族的“尝新节”等等。食物在这些活动中具有象征意味,比如“阿巴多”酒宴上采集的野生魔芋、活螃蟹、公鸡腰并非食物而是作为谐音,成为青年男女对歌的引子。
油炸水蜈蚣。云南漾濞,,摄影:邓启耀
云南食材来源于山林丰富的自然本味,西双版纳有一句谚语,“一动就是肉,一绿就是菜”,大山对于当地人就是厨房,这里有干巴菌、鸡枞、鸡油、牛肝和松茸等各种菌子;黄花菜、刺梨花、蜜蜂花、羊奶花等多种食用花,至于植物的根茎叶果更是数不胜数,可食用的虫子也有很多。野生的蔬果有些看起来又丑又小产量极低,但具有城市蔬果不具备的原始本味。邓启耀由此感受到了这里的人民与当下主流不同的食物价值观。
邓启耀演讲现场摄影:彭文彪图片来源:大乾
邓启耀作为研究者总结在云南最有趣的的方式就是游走,吃没吃过的东西,见没见过的人和事。要保持野性,保持陌生感和新鲜感,特立独行,敢于“撒野”,不唯前人和常规是瞻。
胡介鸣:顺流而下移动、出发或回转
胡介鸣演讲的题目是《顺流而下移动、出发或回转》,胡介鸣是中国数字媒体和录像装置先驱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驻足于时间、时空、历史、记忆的交替更迭,作品中的物体、材料、影像、交互程序能为观众建立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时空场域感受和叙事关系。
胡介鸣演讲现场摄影:刘鹏飞
从年底到现在,胡介鸣采取驻地创作的方式,以顺德流动和实用为主题,用影像艺术记录和创作了顺德本土所发生的与食物相关的艺术形式。胡介鸣共三次来到顺德考察,几乎走遍了顺德的滩涂、空地和废弃的场所。今年11月他在顺德杏坛镇右滩地区发现了符合自己对顺德想象的空间。
胡介鸣创作的作品《顺流而下移动、出发或回转》表现了多组年轻人在河滩上惬意轻松的野餐场景,这一作品令人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修拉的名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但画面中又明显可以看出照片拼贴的形式,具有鲜明的超现实、后现代的风格。
胡介鸣演讲现场摄影:彭文彪图片来源:大乾
野餐这一形式代表了现代人饮食的自由感,艺术家特别强调了自己后现代的影像表达方式。他在收集到的原始影像素材的基础上利用数码技术将一种艳俗主义的影像手法,以强烈明艳的色彩来表现当代人的精神状态。
《顺流而下移动、出发或回转》看似轻松的画面的背后是严谨的创作过程,胡介鸣形容为类似“食物烹饪”的过程,艺术家在右滩河滩边拍摄了大量模特为素材,图片面貌尽量保持顺德地区的原始风貌,而经过后期数码处理中,作品夸张的部分又构成作品最关键的部分。
胡介鸣X大乾,视频来源:大乾
胡介鸣强调后现代主义突破了现代主义经典艺术范畴,扩展到了生活层面,特别是在地性融入到作品中的重要性。在长期的驻地创作中,他意识到当年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创作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在地创作,在场环境信息的加持对创作有很大力量。近年来他无论在北京、顺德、新加坡等地创作都会驻留在当地一段时间,采纳当地的模特和环境。去年他在北京隔离14天期间创作了《格物系列》,作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