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的“热”情,你感受到了吗?近期的高温橙色预警,让不少人觉得站着像生煎,走着像油炸,在床上是红烧,下床后是清蒸的状态。在高温天里,为什么你比别人更怕热?
到了夏天,如果你比别人更怕热,可能跟饮食、出汗情况,其至某些疾病因素有关。
饮食方面:
像冬天吃饭前有点冷,一吃完饭就会觉得暖和许多。这种现象可以用“食物热效应”。进食会让身体额外消耗能量,这种能量通过体表散发出来。让人感觉身上发热。不同的食材,吃后产热的效果也不同,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会觉得饭后发热特别厉害。而吃淀粉类,或者蔬菜类,效果就差得多。
出汗情况:
我们的人体就像一台“空调”,通过扩张皮肤血管,出汗散热的方式保持身体恒温。一旦环境温度过高,出汗就成了唯一的散热方式。相对湿度大时,就会影响汗液蒸发,人体无法有效散热的情况下,就会引发中暑。
喝水不足: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因为冷饮只能使口腔感到凉爽,由于血管受冷收缩,反而降低了身体散热的速度。
而喝热水可以促进汗腺分泌,更能解暑,不过水温不应超过60℃。
甲亢等疾病因素:
甲亢患者基础代谢明显升高,氧耗和产热均增加,常出现怕热、多汗、皮肤潮湿等症状。
不止如此,高温还带给我们身体重重考验。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人体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脱水,且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会增加心脏的工作量。那么该如何提升身体的抗热能力呢?
衣服的材质会影响汗液蒸发,推荐宽松、吸湿性好的棉、麻、丝等材质,或者选择透气性强的合成纤维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夏天并不是穿得越少越凉快:一般当皮肤温度高于气温时,露出四肢、后背等有助散热;但当气温超过37℃时,皮肤就开始从外界吸热,穿得少反而会让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之下,增加灼伤的可能性。
饮水多次少量,由于出汗量增加,高温天尤其要警惕脱水信号,不要等渴了才想起喝水。每隔1~2小时就应主动饮水,成年人每天至少摄入~毫升水,不建议一次性补充大量水(大于毫升),小口喝、慢慢饮更能解渴。
空调最好不低于26℃,室外气温高时,如果空调调得很低,在冷热两种环境转换时,人体会有应激反应。开空调2小时左右,就应开窗通风30分钟,也可以选择内置新风系统,通过热回收将室内不新鲜的空气排出室外,将室外的空气层层过滤之后均匀的送回室内空间,时刻保证我们居住环境内有新鲜的空气。
运动上减少高强度锻炼,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的高危人群。夏天运动要量力而行,时间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补水,室外气温超过32℃,空气温度超过60%时,锻炼最好选择在室内。
当然啦!解暑小妙招还有很多,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避暑方法,就可以好好享受这热情似火的夏天~屏幕前的你都有哪些避暑小妙招呢?欢迎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