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但满足欲望也是每个人的需求。我们终日追着欲望奔跑,同时也提醒自己要知足,这两者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又互相分不开。
人一出生就是带着欲望来的,要完全做到无欲无求是不可能的,但欲望过于强烈的时候同时也伴随着痛苦,这时需要以知足来提醒自己适可而止,以此来控制欲望的膨胀,假如让欲望无休止的膨胀下去,人生将永远陷入痛苦的深渊,没有任何的物质满足能扭转这种局面,唯有知足能够做到。
《素书》说:“吉莫吉于知足”。
吉:吉祥、吉利;
知:知道、知晓;
足:满足、足够。
“吉莫吉于知足”的意思是:要想得到真正的吉祥如意,莫过于做人要知道满足。
知足,不是说无欲无求,而是说对欲望的追求,要在符合客观现实的情况下,不过分,不自私,适可而止的合理安排。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人生来就需要靠各种物质供给来完善衣、食、住、行的各项需求,缺乏任何一项,生存都会有问题。
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的人性论,他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是人的天性。
虽说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但对任何事物的追求都要懂得适可而止。简单的饿了吃饭,本来吃一碗就饱了,非得吃两碗,把肚子撑坏了就不吉利了,更别说权力财富的追求了。
贪婪的祸殃
历史上因贪婪而误国误民,害人害己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下面讲的这个人物,为了私欲把国家都给卖了,最后自己也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人就是战国时期赵国奸臣郭开。当时秦将王翦率兵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兵迎战。见到主将是李牧,秦国知道胜算不大,于是便用重金贿赂郭开,让其设法说服赵王迁召回李牧。
贪婪成性毫无底线的郭开收受贿赂后,就诬陷李牧、司马尚等谋反,赵王迁也是酒囊饭袋,居然不查明真相就将李牧杀了,王翦率秦军乘机大败赵军,赵国因此灭亡。
而小人郭开带着金银珠宝跑路的时候,因东西太多,跑得太慢,被盗贼追上给杀死了,也是罪有应得,死得其所。
欲望是个无底洞
欲望就像无底洞,你要去填它,是永远填不满的。只有自己适时的给自己按下暂停键,才不至于成为它的奴隶。
张良按下了暂停键,所以功遂身退,逍遥度世;
韩信贪图名利,野心勃勃,所以惹火烧身,死于非命。
知足不是人的天性,贪婪却是人的本能。人从一出娘胎就知道哇哇大哭要喝奶了,大一点了喜欢的东西懂得紧紧抓在手里,谁要强行拿走,肯定哭到天翻地覆。
所以知足需要熏习,不过分追求享乐,在利益跟前,先考虑是否违法违规,是否会损害他人利益,心不安理不得,再多的钱也不能赚。
知足而吉祥
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令尹。临死的时候,他嘱咐儿子说:“儿啊,你才学平常,如果楚王给你封官加爵,都不要接受。如果封给你一块很大的地盘,你也不能接受,你最多只能要寝邱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土地贫瘠,没什么油水,一般人不愿意到那里去做官。这样,你才可以保住以后的安定。”
朱德庸说:“人的欲望就如同挤牙膏一样,当挤出来之后,就很难再挤回去”
“吉莫吉于知足”就是在提醒我们,为了亲人的吉祥平安,也为了自己能善始善终,必须要懂得“知足”。“”知足”是令欲望适时而止的开关,是生活幸福自在的密码。“知足”不是消极无能的表现,而恰恰是积极自爱的结果。
“知足”的人内心阳光坦荡,不贪图虚名,不嫉妒他人富贵,因为呵护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也不会轻视贫贱之人。
自爱的人才会真正懂得爱别人,“知足”的人因为足够自爱,所以更具同理心和正能量,不会欲令智昏,不会损人利己,这样的人一生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