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与国学,家风与成长

山东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npxqb/npxll/470.html

《文学与国学,家风与成长》

平台:四川文艺广播FM90.0

栏目:最暖夜星光

主持人:羽谦

访谈人:高小丁

一、家风与成长

羽谦:今天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高小丁女士。

高小丁: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高小丁。

羽谦:高老师是一位法律工作者,也是一位作家、编剧。目前在四川省文联工作,任维权中心副主任、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是浙江工业大学“文化与法制研究中心”特聘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古代文学方向)研修生。四川省版权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会员。

高小丁:谢谢羽谦。谢谢介绍!

羽谦:您是怎么开始喜欢文学,又是什么原因走上了作家的道路?

高小丁:好的,非常感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主题吧,文学与国学、家风与成长。能够走上文学道路,完全源自于我的父母。

羽谦:那就从您父母谈起吧。

高小丁:父母醉心于文学艺术,父亲是一家央企的文化干事,做过地区报社的新闻通讯员,喜欢音乐、电影、文学。母亲是中学教师,教了一辈子的语文,也是文艺爱好者。重要的是,父母爱好一致,有共同语言。

羽谦:他们经常聊什么?

高小丁:父亲给母亲订了许多文学类杂志,但母亲忙,早出晚归管学生,没有时间看。父亲就先读,然后在母亲吃饭、休息、散步的时候,给母亲讲述杂志里的内容,哪一篇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哪一篇里的情节很有趣。父亲口才好,复述得绘声绘色。

羽谦:除了聊文学类杂志,还聊其他的吗?

高小丁:父母都喜欢古典文学。尤其热爱对联,巧对、名对,以及相关的人物和故事。

比如,宋代的一幅比较有名的对联。赴京赶考的秀才在路途中,看到小鸡偷吃晒在地上的稻谷,被儿童用竹筒追打。他吟出上联:饥鸡盗稻童茼打。但是,下联怎么对?他冥思苦想。夏日午后,他仰在椅子里发愁。房梁上,有一只小老鼠,也在乘凉。突然,秀才着了凉,咳嗽了一声。“嗖”的一下,老鼠吓跑了!下联找到了。那就是“暑鼠晾梁客咳惊”。

像这样的趣闻,听父母聊着,我一下记住了。

羽谦:确实太有趣了!父母都热爱学习,也给了您不少影响。相信您的文学之路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靠近、成长的。

高小丁:是的。父亲针对家里每个人的情况,无论大人小孩,均订阅、购买了专属的杂志、刊物、书籍。

羽谦:你的是什么?

高小丁: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课堂内外,成语典故集萃、科普书籍,各种小人书。要命的是,母亲将她自己的文学杂志内容,做为我的课外作业。

羽谦:是什么呢?

高小丁:大概小学三年级,母亲就把《散文》杂志里的文章,优美的段落、语句,划上钢笔线,让我背诵。

羽谦:当时什么感觉?兴奋吗?

高小丁:压力好大。只记得,小小的我,面对密密麻麻的汉字和下面的蓝色线条,大脑“嗡”的一响,眼前一黑,后面的都不知道了。

羽谦:晕了?

高小丁:没有,是恐怖感,小心灵被吓住了,成为终生记忆。但是,后来,阅读《散文》杂志成为我整个少年、青年时代的第一爱好。再后来,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散文,写散文也成为延缓至今的习惯。

羽谦:所以,对孩子适度拔高地要求,是有益的。但是,小学三年级,字都认不全呢。

高小丁:是。我本来启蒙晚,父母的要求就特别高。不认字,就教我查新华字典,小学期间字典整天不离手。还教我查英语字典。父亲买来英文版的童话读物,外加一本掌中宝似的小英语字典,由我自己看。为了读里面的故事,我就边查,边学。

羽谦:学校开设了英语课吗?

高小丁:有,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但都是小明和李梅的日常,比较乏味。而英文童话里感天动地的人物能够吸引我。为了读懂英文童话,我勤奋地学习,也常常被感动得稀里哗啦,读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自私的巨人、快乐的王子……

羽谦:父母支持你们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高小丁:恰好不是。母亲是人民教师,当着班主任,学校有小朋友谈恋爱,母亲就特别担心小孩子早熟,所以,对涉及太多情爱的书籍,一概对我们封锁。但允许我读针对所有作品的各种评论刊物。

羽谦:哪些刊物?

高小丁:有《名作欣赏》、《读书》,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文学评论刊物,在家只要见到它们,我就必看。

羽谦:能看懂吗?都很深奥。

高小丁:是,很深奥,专业性强。但因为前面有强制性背诵散文、强制性读英文故事的基础,所以我看得懂,并且很喜欢。很多世界名著,呼啸山庄、简爱、红与黑......作品内容、主人公故事、所要体现的思想、作者生平,在初中阶段就了解不少。

羽谦:还会再读原著吗?

高小丁:是的。再读原著,显得亲切而轻松。因为评论文章的视野比较高,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自己对文学的眼界。

羽谦:您在实现文学梦的过程中,有哪些成长经历?面对不理解和嘲讽以及打击的时候,怎么面对?

高小丁:其实,无论父母还是我自己,都没有设置过文学梦。曾经预设的人生理想、职业都与文学梦无关。

羽谦:那是什么样的理想呢?

高小丁:我是理科生,预想的是当工程师,做工科设计、研究,或者从事与英文相关的行业。

羽谦:那为何又走上作家路了呢?

高小丁:说来话长,父亲与我们的缘份很短,走得很早。

羽谦:非常遗憾。

高小丁:家庭的变故,让人从美轮美奂的琴棋书画,一下坠入残酷而冰冷的现实。发现人生除了吟诗,还有吃饭。

羽谦:失去父亲的庇护,人生磨难可以想像。

高小丁:从非常优越的生活,滑到谷底。感受世态炎凉,饱尝人情冷暖,人瞬间成长了。这倒和我以前接触的文学,显得一脉相承。所以,就业、工作,进入政府部门。

羽谦:一切顺利吗?

高小丁:在政府做机要秘书、信息编辑员、做行政后勤管理,尔后法律工作。三十一岁,在区政府任了法制办主任。

羽谦:非常成功了。而且速度很快。

高小丁:但我感到失重,不踏实,并不开心。花了十年光阴,解决了物质保障,重新回归安定,内心却产生了焦虑和恐慌。

羽谦:精神上出现了危机感。

高小丁:是。我对自己发出了灵魂拷问:人生,就这样啊?

羽谦:这样很好啊!以从政去讲,如果就此发展,前途光明!

高小丁:但我并不这样想,我只有“不过如此”的虚无感!虽然,我也承认,做好行政领导是一种成功,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但这并不适合我。我想追求一种可以终生抚慰心灵的理想。实际上,工作间隙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和思考,像学生时代一样,看书,做笔记,记日记,写感想......

羽谦:这才是你要的人生。

高小丁:当时我已经在创作、发表文章,加入了作家协会。所以,我向上级请求,我要调动,要去文联、去作协。

羽谦:然后您顺利达到了目的。

高小丁:不顺利!所有人都反对。法制办主任不当,要去文联写东西?这是玩的哪一出戏?没有人相信我,甚至认为我是在变相跑官。是不是想通过文联、作协,调到宣传部呀?即使信我的人,也认为扔下眼见的前途,去追寻未知的理想,显得很幼稚。

羽谦:没有人理解。

高小丁:大家认为,法制办那么有权,负责所有行政部门的执法监督。去文联干啥呢?

羽谦:但你没有放弃。

高小丁:带着我的作品,申请去区文联,没有成功。又申请去市文联,依然失败。

羽谦:我们知道您目前在省文联工作。

高小丁:是的。凭着基层政府工作经历,又具备法律和文学双重专业,懂文艺,调到省文联为文艺家们做法律服务工作。

羽谦:到文联之后,写作之路顺利吗?

高小丁:还好。但是,我又开始思考写什么的问题。我觉得我应该写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代人的理想与沉沦、挣扎与反思。因为我们面对着新与旧的交替、传统到现代的裂变,我们有迷茫与困惑。

羽谦:创作的来源是什么?

高小丁:都来源于生活。我进行着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但在创作过程中,依然发现作品缺乏时代的大背景与厚重感。所以又深入基层,走到最接地气的百姓中间,体验生活。然后又将这种创作体验,形成长篇纪实文学。期间,接触到了革命老区学生、留守儿童、贫困县区残障儿童,以及重刑女囚、艾滋病犯等边缘群体。亲自深入女子监狱、泸州叙永县分水村苦竹小学、金堂县聋哑残疾学校体验生活,内心产生极大触动,我开始思考和研究物质救助与精神扶贫的问题。后来完成的长篇小说取材于这些亲身经历,刻画转型期社会的复杂,讴歌时代精神的回归,也在人文关怀里体现反思精神。

二、文学与国学

羽谦:您希望把文学梦转变成一种有益于社会的教化行为,所以开始投入到围绕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创作。是什么让您有了这样的想法,促使您开始有这样的转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高小丁:自从能够静心创作过后,我就对自己的文学梦产生了疑问。

羽谦:就像当初在政府工作时一样。

高小丁:是。首先,我发现自己的思想高度解决不了笔下的主人公他们的人生难题。其次,我问自己:文学难道仅仅是自我抒发情感和抚慰心灵吗?它应该能够开启心智、提升思维,且有助益社会和他人的功能。

羽谦:思考很深刻。

高小丁:因为,无论创作和生活,人都在不断面临各种矛盾、压力和困顿,你得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羽谦:国学中找到了。

高小丁:再得谈到我的父母。他们的信念、理想、价值观,已经深深地植入了我的心灵。父亲是四川音乐学院子弟,品学兼优,二十多岁听从祖国一声号令,离开繁华省会都市,奔赴三线偏远地区。母亲终生诲人不倦,兢兢业业,善良朴实。他们都很出色,却又平凡无比,以自己的人生默默地诠释何谓品格与情操。

羽谦:正所谓的家国情怀,中华精神。

高小丁:随着创作和思考的深入,我发现现代西方理念解决不了人心的根本问题,而中华文化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能够破解所有矛盾。而其中蕴含的精髓,从我童年开始已在父母的生活、学习和修养中领略。

羽谦:您从小就接触了大量中华经典吗?

高小丁:父亲擅长寓教于乐,吃月饼就讲嫦娥奔月,吃粽子就聊屈原沉江,见缝插针。精忠报国、鞠躬尽瘁,好似无意地就聊上几句。母亲的要求直接而严厉,只要我能接触的诗词歌赋,要求必须全部背诵。对每篇古文的理解,要求精准掌握到每一个字。

羽谦:将围绕中华文化的文学创作,变身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从书斋带到大众中。您觉得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有什么样的意义?

《巴风蜀韵论家风》公益讲座走进广福村

高小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生活方式的总体表征,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文化实体和社会现象,外化为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饮食、服饰、建筑等等元素,表现本民族文明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信仰操守、审美情趣。比如:宽窄巷子、旗袍、汉服、国画、书法、吃粽子、包饺子,都是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必须在自己的文化中坚守灵魂家园。

羽谦:在实现文学梦和研究国学的过程中,摸索家庭教育的方式以及模式,并且尽量给后代一种可以效仿的人生可能。再一次的转变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高小丁:再一次的转变,从文学到国学,意味着从当初的娱乐自己,到今后的帮助他人。在创作和学习中,我越发感觉到,与我们渐行渐远的古圣先贤,他们对人类命运和未来的思考,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内容。如果我们剥离开特定时代环境带给思想家的痕迹,就会发现,圣贤思想中的很多内容穿透了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能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无尽的智慧、启迪和教育。

羽谦:能分享一下国学对现代人有哪些启示吗?

高小丁: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所追求,或荣华富贵,或恬淡自由,或安于现状,或奋斗不止。但无论哪种人生,终极的希望一定是:平安、顺利、没有灾殃。对于此问题的阐述、说法,中华典籍与民间谚语非常多,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有“厚德载物”、“以德服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几乎所有的论点,都会把德行与命运好歹兴衰联系在一起。

《周易》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意思是,德行不匹配位置,肯定有灾祸诞生;德行浅薄而位置尊贵,智力低下而谋划大事,力量弱小而责任重大,这样很少有不闯祸的。

羽谦:请我们诠释一下这个“德”,如果落实到具体行为上,包含哪些要素呢?

高小丁:我认为“德”应该从三个字去理解。

首先,第一个字,“明”。

《道德经》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明智。所以,人生的第一步,无论是学习、从业、就职,首先要清楚“自己是谁”。一方面,见贤思齐。多了解、认识比自己优秀的人,清醒认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然后问自己,哪些差距是自己可以弥补的?哪些差距是自己永远弥补不上的?另一方面,量体裁衣。了解你所从事的行业、专业需要的专业水平是什么,以及自己的实力所对应的层次。包括自己的基础与天赋在本行业中属于哪一个档位。然后,根据这些全方位的确定信息,去规划每一步的人生道路。对于孩子教育也是如此,一定要客观面对他的先天条件、基因,以及父母自身的具体情况,切忌跟风、随大流,透支钱财、浪费感情、荒废光阴。

任何一个人对自己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明”,做到对自己“开刀”:深刻剖析,理性分析,毫不留情。只有如此,理想之路才可企及。否则,就会糊里糊涂随波逐流,稍有不慎葬身险滩。

羽谦:那第二个字呢?

高小丁:“谦”字。

《易经》共计六十四卦,唯有一个卦,每爻皆是吉,它就是“谦”。“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虚的人,才能够承担诸如涉越大江大河这样重要的事务,吉利。“亨,君子有终。”谦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带来事物发展的亨通顺利,君子有好的结局。

一个人如果有了“明”作思想基础,有自知之明,他的任何行为必定都是谦虚、内敛的,他会严格地约束、要求自己。他的眼光始终看向“贤者”、“善人”、“能人”,明白自己的差距、短板,他会以勤勉、踏实去贯穿一生。不会因贪图眼前利益而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之路。拥有“谦”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礼让、和顺,无论对方是谁,哪怕对方有过错或是下属,他都绝不会颐指气使、狂妄自大。具备如此德行,必然“人见人爱”,受人尊敬、善待,出现任何困境都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羽谦:第三个字呢?

高小丁:“慈”字。

《道德经》讲:“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说,他有三件宝贝,他很珍惜。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叫做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众生平等,怜悯万物,心怀善念,体恤他人。

俭:“静以养身,俭以养德”,“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一个内心谦下的人,自然是崇尚简约、远离奢靡之人,这是因果关系。

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老子对“谦”卦的理解与修行。

羽谦:我来总结一下:“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唯有厚德载物,方能长长久久。唯有明、谦、慈,助君永世冒隆。高老师的国学普及,还包括其他哪些内容?

高小丁:我一直想将生涩的内容,化为浅显易懂的知识,让人们尽快地接受养料。所以,针对各阶段人们的需要,开发了一些课程。比如《聊易经,道古今,揭秘人生成败》,《中华文化与青年未来》,《汲取国学精华,启动家教密码》。

羽谦:《中华文化与青年未来》怎么设计的?

高小丁:共计二十课,每课九十分钟,每课一个主题。内容以中国历史上的事件、人物为中心,以政治、军事、文化、哲学为基础,围绕主题,分析推演与青年素质培养、未来发展相关的理论、经验与规律。

羽谦:每个主题有什么内容?

高小丁:经我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长,从起步、奋斗,再到成功、隐退,一定有二十个环节或元素不可或缺,那就是二十个主题:立志、格局、情怀、责任、奉献、仁爱、智慧、坚韧、忠贞、谦恭、礼敬、守信、侠义、淡泊、放下、反省、超越、无我、觉悟、孝道。

羽谦:您为哪些基层大众普及了传统文化和家风家训?

高小丁:去了郫都、都江堰、温江,有小满村、先锋村、广福村、石羊村、栀子街社区......讲了《传统文化与人生幸福》,《乡村文化振兴与家风家训》,《传统文化与文明建设》。

《巴风蜀韵论家风》公益讲座走进都江堰

羽谦:您对本土的家风家训有什么研究?目前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

高小丁:针对本土的家风家训,我归纳了四个字:文、慈、洁、公。文:以文化人,诗书传家。慈:严以律己,仁厚待人。洁:刚正不阿,高风亮节。公:胸怀天下,一心为公。目前致力于在当地推广家风家训文化的传播,开发相关的文创产品,在一些县区乡镇推动家风特色院落的形成,带动一个区域的家风文化建设。

羽谦:听了高小丁老师的分享真是受益匪浅。您对那些正在为梦想奋斗努力的人有什么样的建议?

高小丁:关于这个话题,我写过一篇文章,可以赠送给大家:《因为“专情”,所以圆满》。

我们不要以“成功”为目的的“咬牙切齿”,更不要以“坚持”为手段的“苦心孤诣”。我们要的是在前行的路途上陶醉美景、在攀登的山峰上挥手白云,在狂风暴雨时脚丫踩着泥泞吟诗、翩跹。无论顺遂、艰险,不管得意、失意,哪怕是在漆黑的深夜踽踽独行,心依然在说:“好喜欢,我愿意!”

唯有“专情”,方能甘之如饴!无视成、败、毁、誉,不管万里无云还是浊浪滔天,只紧紧看守初心,谨记启程之时的意义。

羽谦:因为“专情”,所以圆满!接下来,羽谦为大家继续分享此文。

在生存第一、成功唯一的世界,“专情”太难!何况是“专情”于初心!如果有人问:不要“成功”,那我要什么?甚至说:平淡的旅程,我能得到什么!那我们可以告诉他:无须追求成功,却能拥有人生的“富足”;没有在意卓越,却完成了生命的“圆满”。如此的旅程,才能称之为“了无缺憾”!

成功、卓越、优秀,是外界的评价。而一个人真正需要的,是自我达到和实现。就如一朵山间小花,与身边的参天大树相比,似乎不成功,但它从绽放至凋谢的时光中,她充分完成了自我价值的体现——与轻风漫舞、向蓝天招手,在狂风暴雨中,如劲松一般顽强地呼来摇去,忘情绽放生命的光彩!

所以,哪怕一朵山花,她达到的生命“圆满”也与任何栋梁之材无异!圆满的人生,也许不成功,但内心必然欢喜、满足;成功的人生,多半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但未必心藏喜悦、幸福。有的事,它可能让我们日进斗金,却让人内心焦灼、精神空虚,因为违背心意,背叛初心。有的事,与金钱无关,却让人心怀喜悦、满足。因为凭了它,可以通达人生“圆满”。

唯有放弃对世俗的求索、对贪欲的渴望,方能走向“圆满”。当充满艰辛的跋涉不计得失,它即变身为精彩纷呈的旅行,无处不是美景、奇遇;当布满荆棘的征程不吝血汗,它的前方定是超越世俗价值的充实、幸福。

守着初始的抉择,牵手走到八十岁,无论风霜雪雨,一路陪伴。因为专情,所以圆满!循着扬帆时的发心,一天又一天,一月再一月,无论难、易、褒、贬,从无改变。因为专情,自会圆满!

作者:高小丁,系四川省文联作家、编剧、法务工作者,系列家教文化项目“巴风蜀韵论家风”主讲人、文案主笔。

信息来源丨巴风蜀韵论家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