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食文化的概念
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中国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养、补的特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菜式越来越丰富,吃法也是越来越多样。吃还是人们联系感情、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交际应酬活动多在餐桌上完成。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2、饮食有哪些特点?
我国由于地幅辽阔,地域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在不同的地区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饮食文化,再经过历史变迁之后,不断交流融合,最终会聚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同时还能保留各地方的传统饮食。总的来说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江南人喜清淡、甜咸、爽口,讲究营养,乐于质高量小;西北人爱吃带有酸口、经济实惠和牛羊肉品种的菜肴;东北人爱吃肥而不腻、脂肪多的鱼肉菜品,一般吃用量大,习惯吃饱吃好。
东北人主食多吃杂粮,除大米、白面、小米、玉米、高粱外,还喜食杂有豆类的二米饭,喜食鱼虾、野味,嗜肥腥膻,重油偏咸,并喜用拌、蘸食法。大酱及酱制品、酸菜、腌菜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佐餐食品。河北人的主要饮食习惯:一日三餐,但农闲季节一日两餐,主食以面粉、杂粮为主,副食以猪、牛、羊肉,以及蛋、禽、菜、鱼为佳品。口味偏咸,重油重色,与京津无大差异。“杂”是河北饮食习俗的显着特点,具有五花八门的饮食习惯。
山西人的主要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基本上是早饭稠,午饭好,晚饭稀。重主食,轻副食。主食以面和小米为主,素有“一面百样吃”的美誉。不搞一餐数菜。一般口味喜咸中带酸,醋是山西人惯用的调料。苏南人饮食的主要特点是:苏南人口味上喜清淡、甜咸、爽口,计究营养,普遍喜食新鲜、细嫩食物,忌食辛辣之物;他们做菜时少用调料、辅料,特别讲究保持食物菜肴的原味,且质高量少。饮食文化的特点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
3、饮食文化有哪些?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普遍承认的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和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清代的时候,中国饮食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民国时分为华北、江浙、华南和西南四种流派。后来华北流派分出鲁菜,成为八大菜系之首,江浙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华南流派分为粤菜、闽菜,西南流派分为川菜和湘菜。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经过竞争,排次发生变化,首先川菜上升到第二,苏菜退居第三。后来形成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苏、粤、闽、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4、对饮食文化的认识
饮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有着5千年的历史。
我认为学习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增进我们的阅历,更多地了解中国,包括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饮食文化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作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具有其在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因为它早已超越了维持生存的本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个体生命的存在,而且还升华到满足人精神的境地,成为人们积极地充实人生提高人生体验的表现。中国的饮食,正是在某种意义上寄予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伦理概念和艺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