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诸予的饮食文化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群芳吐蕊、百家争鸣的时期,各学派除了在政治问题上存在分歧以外,对饮食文化也都有各自的思考。由于对饮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同,各学派的饮食文化思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学派比较重视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思想也比较深刻和广说有些学派则忽视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思想也比较消极和落后。在先秦诸子的饮食文化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儒家起源于古代掌管祭祀的方士、术士,酒食是祭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儒家是重视饮食文化的。儒家的创始人物孔子就是十分重视饮食的人,他提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观点,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不仅如此,他还将饮食作为立国的三个基本条件之一,主张统治者“节用而爱人”。不过他认为普通的民众不必如此,而是应该追求饮食的美味。

在孔子关于饮食的论述中,大多都是与祭祀有关的。比如说“割不正不食”、“不宿肉”、“祭肉出路三日不食”等,都是从祭祀中总结出来的原则。祭祖的食物一定要按照规格进行切割,否则就不能食用:为国君助祭的肉食要当天吃完,不能留到第二天:家中祭祀的肉食也要在三天内吃完,三天后就不能吃了。孔子对饮食的态度就像对待祭祀一样严肃,即使对待粗糙的食物也不例外,他在《论语.乡党篇》中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在《论语.乡党篇》中,孔子提出了很多饮食原则,这些饮食原则在现代人看来或许没有什么,但在当时却十分具有进步意义。如放久变味的食物不能食用:烹饪不熟的食物不能食用:变色的食物不能食用:无法保证其清洁的食物不能食用:不到吃饭的时间不能进食;吃饭以主食为主,不能进食过多的肉类菜肴;酒可以喝,但以不醉为度;不能-次进食过多;进食的时候不能说话等等。此外,孔子对食物的搭配也非常讲究。如他认为肉菜应该蘸酱而食,“不得其酱不食”,且不同的肉食要搭配不同的酱。

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也认为人们追求食物的美味是无可非议的。他在其著作中提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并认为这样的欲望是非常合理的。对于某些统治者为了满足自身的口腹之欲而要求人民清心寡欲,孟子十分看不惯,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与人民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社会才会和谐,统治者无权也不能剥夺人民的口腹之欲。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则与孟子的观点相反,认为追求美味是“人性恶”的表现,这就脱离了儒家的观点而接近法家观点了

法家的创始人韩非子不仅不重视饮食文化的进步,而且还主张对统治者和人民区别对待。统治者可以纵酒淫乐,尽情享受美味佳肴;而人民则要勤劳节俭,无欲无求。他认为统治者追求美味是顺理成章的,国家并不会因此而衰亡。在《说疑》中,他说赵之先君敬候“不修德行,而好纵欲,适身体之所安,耳目之所乐,冬日掌弋(政猎取乐),直得理(高舟取乐),为长夜(夜中作乐:数目不废御病”,但是赵国并没有因此面灭亡。

韩非子的说法也不能说全无道理,君主人道求美食确实不足以导致国家的衰亡,但问题是统治者穷奢极欲,遭跌的往往是人民。统治者越贫图享受,对人民的利削就会越严重,韩非子不但鼓励统治者纵欲,而且还主张提高酒肉之价,让老百姓买不起肉,强制民众节欲,这样国家才会富强。这种主张显然会受到统治者的欢迎但却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与法家不同,墨家主张君民平等,强調粮食对国君和人民同样重要。愚家的创始人量子说:“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人,强乎耕嫁树艺,多聚寂果,而不敢急倦者,何也?日:彼以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倍”。墨子认为,人民之所以努力工作,是受到了口腹之欲的驱遺,如果人民努力工作却满见不了口腹之欲,甚至有人饿死,那就会导致民众怨声载道,不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墨子认为统治者应该以身作则。节期饮食,以免造成浪费他在《辞过》中说:统治者“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当杂,蒸羹鱼紫。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美食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日不能遍味,冬则冻冰,夏则饰址。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面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墨子的饮食思想非常质朴,代表了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的利益。他认为食物只要能够“充虚维气,强肱股耳目聪明”就可以了,不需要追逐什么美味。在墨子看来,君王平时的饮食有一饭菜就足够了,使用的餐具也不应该追求奢华,简陋的陶土器面就可以满定盛放食物的需要,又何必去讲究美观呢?墨子的思想是从实用的观点出发的,反映了小生产者的朴素愿望,但实际上却是难以实现的。

相对于墨家的,道家的思想要更消极。道家主张“无欲无求”,将人的各种欲望都抑制在最低点。通家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人们应该满足于最低的生活标准,而不应该有太多的政湿。道家的代表人物生子更是主张回到太古时代,消除切文明,重新过“茹毛饮的生活。他们不仅不含望饮食文化有所进步,反倒还希望向后铜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社会就永远都不会进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