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人的食文化

要说吃,我真的佩服中国人的这个饮食文化,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是活的,都可以吃,由于地域不同所形成的各大菜系在互相影响着。

人类从最初的那个只为裹腹而奔忙,逐渐变成了在温饱的基础上,对于食物的烹饪方法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良,从古代出现来的,就有东坡肘子,东坡肉等。对于吃得好,可以说,中国人是任何国家的鼻祖。清乾隆年间,四川罗江县人李调元在《函海·醒园录》中,总结出川菜的腌、酥、煮、糟、熏、酱、蒸、风、焖、炒、醉、羹等三十余种烹调方法。

甚至有时候的某个意外都会构成美食的形成及延续,例如腐乳的制作,卤蛋的行成。当时的中国人也是很具有冒险精神的,敢冒天下之第一,尝一下没有问题,吃不死人,味道还不错。对于中国人,吃过的东西都不稀奇,重点是想用舌尖去感受一下没吃过的食物的味道,这就叫做尝鲜。

古人因为生产力低下,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山珍海味”这个成语。现在每每吃到山货或者海鲜,对于一个身处内地的人来说,味道实属鲜美,这个成语也就常常出现在脑海中,不得不佩服古人。

周边的国家,印度的手抓饭,日本的生鲜鱼片,朝鲜的泡菜,俄罗斯的大列巴,论起样貌品相,滋味没有一个国家敢与中国媲美,工序繁杂,做工精良。煎卤蒸,各个步骤都被中国的美食爱好者琢磨透了,原材料不同,火候的掌握,步骤的施行都对美食的滋味产生较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对于食物就比较重视,比较爱吃。出征打仗成功要吃,给朋友接风到来要吃,一年中各个节日要吃,古人担心常吃一种食物会产生厌恶感,所以连什么节日该吃什么都计划好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过年吃饺子。

和国外的纪念祖先送花不同的是,古人祭祀的时候,会将食物,牛羊猪祭祀到天神脚下,祖宗身边。怕担心上边的神,那边的先人,吃不饱,所以祭祀的时候常会以整头供奉,祭祀后的肉食,当然又都到了活人的肚中。

中国人吃的广泛自有其原因:首先,有博食的需要。历代周期性的天灾与战乱,迫使古人必须以大无畏的精神去探索,广泛开拓食源。其次,有追求美食的可能。“天人合一”的观念,不认为什么东西是不可接触的,为广辟食源扫清了障碍。当然,高超、精湛的烹调手艺,也为中国人的美食提供了技术方面的保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