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一生如同头发一样漫长,又像头发一样短

(一)

凝望,梳不尽相思

(一)

一个圣诞节前夕,一位美丽的姑娘剪去秀丽的长发卖掉,买了表链作为圣诞礼物想送给丈夫,等来的的却是一把用金表换来的梳子,丈夫同样默默地卖掉金表为妻子准备了梳子…….没错,这是欧·亨利笔下名作《麦琪的礼物》主人翁吉姆和德拉所带给我们的“含泪的微笑”。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则心酸的故事里透着心酸,也渗着幸福。以梳为礼西方有之,我国更是源远流长。梳子是古人惯用的定情信物,有私订终身、白头偕老的涵义。古代的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的习俗,所谓“一梳梳到老,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相逢遇贵人。五梳翁娌和顺,六梳夫妻相敬。七梳七姐下凡,八梳穿莲道外游。九梳九子样样有,十梳夫妻到白头”,包含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直至今天,在新娘嫁妆的压箱底里也要放上一对喜庆梳。

梳的是青丝满头,表的是相思缕缕。送的是梳子一把,透的是挂念满满。七夕送梳子的习俗被传承发扬,寓意也不断丰富,七夕这份浪漫华夏情怀甚至漂洋过海流传日韩等国。如果你收到一把梳子,表示他很挂念你。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在你面前梳头的一定是你关系亲密的人。“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象牙白齿双梳子,驼骨红纹小棹蓖”,唐宋诗人多此种温馨呢喃的画面感。苏东坡念念不忘的也是那“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梳子,比红豆更相思,比镜子更温馨。

梳子代表健康快乐,梳理三千烦恼丝,把烦恼一扫而空。梳有“顺”发功效,顺顺利利,生生发发,万事(丝)如意;生肖梳则送给本命年的朋友,辟邪保平安;送作生日礼,祝福一生平安。梳子的健智益脑功能当然是核心功能,于是聪明梳、状元梳、孝心梳也就有了发挥的空间。梳子,这个起源于轩辕帝王妃方雷氏受鱼骨启发而发明的工具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成为人间烟火里伴随日常的小宝贝。唐代是插梳习俗最盛行的时代,《琵琶行》中“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描述让人感觉玲珑多姿的梳篦就在眼前,历史的长河总是淹没了一些东西,永远带走了一些东西,但也留下了人类念念不舍含情脉脉的物件和符号,梳子就在其中。聪明的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极具文化特色产品的研发,谭木匠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硬是把一把小梳子做成了大产业。拥有梳篦文化习俗的中州古镇方城博望镇,各类手工梳蔚为大观,与博望镇毗邻的社旗则在发展古簪产业方面独树一帜,这绝妙的搭配不是巧合,而是历史的沉淀和选择。簪、髻、釵、珠花、金钿、勒子、步摇、梳篦被被并称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梳篦之外的其他七种已经成为历史过往只能在博物馆一睹风貌,即使篦子门前冷落鞍马稀,独梳子依旧风采照人并颇有大放异彩之势。

轩辕帝王妃方雷氏受鱼骨启发而发明梳

(二)

八大古发饰何以独梳子独存并有勃兴之势?删繁就简,始终绕不过的是物的核心功能,舍不去的是物所承载的情感记忆。现代人已无需靠繁杂华丽的头饰来彰显身份,加之审美观的变化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不同发饰的命运,但梳子的光华依旧,路遥识马力,岁月流转,梳子恒在。改变的是图样,纹饰和些许的寓意情感,不变的还是那一根根钢挺挺的梳齿,如一队队坚毅值守的士兵,在岁月的磨蚀中不改初心。晋傅咸《栉赋》曰:“我嘉兹栉,恶乱好理。一发不顺,实以为耻”。宋代男子有随身带梳子的习惯,南宋野史《挥麈后录》载,宋徽宗登基前某日忘记携带梳子,便向都尉王晋卿借梳理须,并称赞他的梳篦精致合用。王晋卿随后赠送宋徽宗造型相同的新梳子,派去送梳子之人正是高俅,高俅借机一展球技而成为重臣。我们可以改变权利的观念,接受民主科学的思想,无需以满头的华丽来取悦和炫耀,但对美和秩序以及教化的需要使我们最终认识到梳子的伟大,貌似平凡,看似平淡却于不经意间调理着生活,梳理出不一样的顶上风华。

促使我们舍不下梳子的还有它的医疗保健功能,《黄帝内经》“一日三篦,发须稠密”;《摄生要录》中说:“发是血之余,一日一次,疏通血脉,散风湿”、“发多梳,去风明目”。《焦氏类林》“冬至夜子时,梳头一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名为神仙洗头法”。《四库全书数术大全·养生篇·按摩篇》“如此三五过,度手于项及两鬓,更头发如栉头之状,亦数十过,令人面有光泽。”一代文豪宋东坡也偏爱梳头,“羽虫见月争翩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而且总结了一套梳头助眠法,他常是“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南宋诗坛寿星陆游享年86岁,梳头为乐趣,“醒来忽觉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唐代医家孙思邈善于养生,坚持“发宜常梳”,荣登百余岁寿域。美且健,梳子之功,割舍不去就最自然不过了。

瀑布是山的秀发,石棱是山的梳子,梳出银河直下;白云是蓝天的秀发,阳光是天的梳子,梳出金光万丈。风是大地的梳子,梳出万卷秀色。作家是文字的梳子,梳出锦绣文章。我们总是可大可小地推己及物,推己及人,乃至宇宙。一个个星球,一个个星系,无边无际,在轨道上运行无碍,有条不紊,不也是宇宙之梳的神奇和魔力吗?饮食男女,无非生活起居,一日三餐,然而孟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化大为小,化无形为有形,使道具有了意象。治国也如梳发,汉桓帝时的崔寔就用梳子作为喻体来讨论治理国家的法则:“无赏罚而欲世之冶,是犹不畜梳枇而欲发之治,”若赏罚不能处理得当想要治理好天下事,就像是想使发丝整齐光洁又不用梳子。无独有偶,明代永乐年间,一知县以“一扇千须动”这一上联为试,欲觅书吏。书生况钟以“三梳万发齐”对答,其中“三梳”便隐喻治理天下之奥秘。况钟后来果然大展抱负,成为知府,被百姓称为“况青天”。

(三)

梳子确实不可等闲视之,在我看来人生需要三把梳子:

这第一把是健康之梳,找准穴位,日日梳理,不但美发生发,固发祛风,而且神清气爽,身康体健,同时是正常礼仪之需;

第二把是心灵之梳,每日三省吾身岂不就是另一种梳理,面对大千世界,面对纷繁芜杂,要知道自己的初心,要知道自己的底线,要知道舍弃和坚守,给梦想一个梳理,给心灵一片宁静,给自我一段时光,那一根根矗立的梳齿如同一个个做人的准则,坦率、真诚、坚定、公正,总是帮你筛除尘垢,摈除杂念,理出平直和洁净,留下淡定和从容;

第三把是事业之梳,治国犹如梳发,干事创业、经营管理又何尝不如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这是《考工记》提出的造物思想,“中国梳篦之乡”常州其梳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宫梳名篦”,便是有天时地气合宜,加以良材巧工共同造就的。成就事业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良才”和“巧工”。密实排列的梳齿象征着对细节的追求,对纰漏的完善。成就事业同样需要如每日梳发长期不懈的一种坚持和坚韧,需要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耐心和淡泊。管理学上津津乐道的5S管理和6西格玛管理就蕴含着梳发的哲学,5S指的是清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像极了梳发,在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的梳发坚持中,修为和修养在潜移默化中滋生,梳发不再只是保健和求美,而是内化为一种信念,外化为做事的风格和精神。6西格玛管理那一丝不苟的标准不正是密密实实、刚正不阿、以零误差为己任的梳子的信条吗?

历史的时空如此悠远无际,我们尽可以缱绻其中,但绝对错过一些美好,如同再也找不到的楼兰古城。古代八大发饰在现代生活中只剩下梳子还活跃跳动着,诉说着那一段段故事,一缕缕情思。

一些具有工艺性的梳子产品制作工艺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感谢一批有情怀的匠人以精选的材质,精湛的工艺,使木梳这一传统工艺品传承光大。

诉说着那一段段故事,一缕缕情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