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准确性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s://m-mip.39.net/news/a_6010333.html

九天序言

记得小时候,九天正要去上学,妈妈问我带伞了没有。明明大晴天,为什么要带伞呢?我就说不用带了,您看太阳都出来了。妈妈说了一句天气谚语,十分肯定当天会下雨。

虽然当时九天并不理解,还是听妈妈的话带上了雨伞。果不其然,不到中午就下起了大雨,全班同学只有我一个人带了雨伞呢。

经历这事以后,九天就对那句谚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请教中学地理老师和农民伯伯才知道其中的大概缘由。

谚语的字面涵义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字面涵义:朝霞出现预示着天将下雨,不宜出门;晚霞出现预示着天将转晴,可以远行。

谚语产生的背景

在古代,我国以农业立国,人们靠天吃饭,天气对农业和百姓的影响非常之大。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某些现象之间的联系,并以谚语的形式流传下去。

黄河流域之所以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就是因为黄河流域有最广阔的冲积平原,最适合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养活了众多人口,人们又通过实践活动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九天认为大部分和农业有关的天气谚语从黄河流域流传开来,更适用于北方。

现在我们知道,这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叫相关性,但这种联系并不一定是因果联系。举个例子:通货膨胀年份的失业率较平常年份的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虽有相关性,但失业率降低并不因为通货膨胀,而是因为产业发展带来的大量岗位空缺。

谚语的准确性

长期以来,虽然人们并不理解“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内在因果关系,但却不妨碍这句天气谚语的准确性。在北方地区,这句天气谚语的准确性十有八九,虽然不如现今天气预报能准确到时辰,但准确预报几天之内天气的变化已是难能可贵。

“草船借箭”和“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告诉我们,准确预测天气对人们的活动有多么重要。反推过来,如果这句天气谚语不准确也就失去了指导实践的意义,也就不会流传到今天,我们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句天气谚语准确率自然不低。

谚语的局限性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形成很可能和农业关有关,又是古代流传下来,自然更适用于北方地区。

华南地处热带和副热带,靠近沿海,容易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连续出现晴好的天气,然后很可能生成台风,带来大量的降水。朝霞和晚霞对这些极端天气并不能准确预测。

谚语的科学性

日光斜射在天空中,由于空气的散射作用而使天空和云层呈现黄、橙、红等彩色的自然现象,多出现在日出或日落的时候。——百度汉语

朝霞晚霞色彩形成的原因

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太阳光分为紫外线(5%)、红外线(43%)、可见光(52%),可见光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复合形成的。霞之所以呈现多个色彩,就是因为太阳光通过云层、尘埃和水汽被散射成单色光,云层、尘埃和水汽相当于三棱镜的作用。

“红、橙、黄、绿、蓝、靛、紫”是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的,红色光波长最长,穿透距离最远,汽车尾灯设计成红灯也正是基于这个原理,更好地起到警示作用。波长较长的“红、橙、黄”三色光在散射过程中损失较少,穿透距离较远,形成霞的主要色彩。

云霞与天气的因果联系

我国地处亚洲,常被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所影响。春季和夏季,来自大洋的季风携带大量的水汽。当霞出现的时候预示着空气中不仅有大量的水汽,还有足够多的尘埃微粒和云层,这三者是形成雨的重要条件。

为什么朝霞预示着雨天,晚霞预示着晴天呢?

朝霞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形成,云层裹挟着尘埃和水汽有足够的时间从沿海吹向内陆,随着地势的抬高,温度随之下降,空气对流剧烈,气压不稳,水汽与尘埃结合极易凝成水珠,降落成雨。

晚霞在太阳落下的时候形成,云层和水汽已经飘过了当地的天空,不会发生空气剧烈对流,气压较为稳定,第二天大概率是晴天。

九天结语

天气谚语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不仅对农业种植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人们日常出行更具有现实意义。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还多了一层现实的教育意义。可以想象某一天,我们和孩子一起正在看朝霞,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今天要下雨了。经过我们一通解释之后,孩子虽然听懂了,可心里或多或少将信将疑。实践证明,天气变化如你所言,这会激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对天文知识的深刻理解。

当今的天气预报虽然可以精确到每个时辰,但古代的天气谚语对我们依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路过洪都(南昌)并登上滕王阁,当他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景象时,会不会有这句谚语想到明天又是个大晴天而开心呢?

习俗盛,年味浓

浅谈河南主流饮食文化

壮观的鱼群!

腊八节,寓意多

襄阳古隆中旅游景点寻芳:诸葛亮的隐居时光

#九天奇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