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不忍心听人宣扬五代同堂的美德。在那个和谐的表面之下,有多少半夜的叹息、破坏的梦想、解体的个人意志,一切都为了一个抽象的理想,一个原本造福个人而往往牺牲个人的制度。”——龙应台
龙应台这段关于中国式家庭伦理的描述,让我想起了影片《饮食男女》里的故事。一个独身父亲为了三个女儿坚守在家庭里面十六年,换来的却不是父慈女孝的温暖动人,而是彼此嫌弃,却又不能诉说的万般惆怅。
影片《饮食男女》是由李安主导的父亲三部曲之一,影片用细腻的镜头深刻地刻化了中国式家庭伦理关系的窘态,即为了责任困在一起,却为了欲望彼此嫌弃。
“我更不忍心听人宣扬五代同堂的美德。今天我们就从每一个家庭成员背后的心理状态来探寻这种中国式家庭伦理关系的窘态是如何形成,又该如何化解。
01照顾女儿们半辈子的朱爸,渴望抛开责任,拥有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
影片一开始,展现的就是大厨出身的朱爸,为了三个女儿的星期天聚餐而大显身手的情景。整个过程,朱爸动作娴熟、流畅并且怡然自得。朱爸做菜的间隙,家里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那头的女人影片一开始没有告诉我们是谁,只听朱爸跟她说着关于做鱼的事情,末了她说了一句:“今天就让孩子们吃饭,先不要说。”只听朱爸回应:“今天不说,什么时候说呢?”
第一次观影,我并没有在意隐藏在这通电话里面的细枝末节。看着朱爸为了给女儿们准备星期天晚上的聚餐从早忙到晚,再一一把精美丰盛的菜肴端上餐桌,只觉得朱爸是一个清心寡欲,心甘情愿为家庭付出的老式传统男人。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朱爸内心隐藏的真实愿望一步步被推到了饭桌上。
独自为家庭操劳了十六年的朱爸,最终宣布了一件出乎所有人预料的事。他要把这个充满回忆的老房子卖掉,另外购置一套房产,随即又宣布了他和锦荣(大女儿同学的姐姐)的恋情。这让在场的女儿女婿们大跌眼镜,还把未来的丈母娘梁伯母当场气晕过去。
面对如此突兀的结局,很多观众都一时难以接受。因为我们大多人也跟朱爸一样被传统的家庭伦理所困,认为为人父母者就应当一心扑在子女身上,不应该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朱爸一开始可能也是这么想的,照顾好女儿们,完成自己的家庭使命就了此生无憾了。可是在这种日复一日地为女儿们做菜、洗衣等繁琐的家庭事务中,朱爸早已忘记了生活本来的滋味,成为一具只为责任而活的躯壳。
没有滋味的生活如同朱爸失去味觉的舌头,吃什么东西都是一个味。然而朱爸的内心何尝不希望早日脱离家庭责任的囚笼,为自己而活呢?这一点,影片早有铺垫。朱爸内心的苦闷只有好朋友温叔能够了解,在一次和温叔喝酒聊天的过程,温叔将他内心的纠结一语道破:“难道我不知道吗?你想要的要不来,你想赶的赶不走,就像是干烧甲鱼,憋。”
这一个“憋”字道出了朱爸多年的心酸与无奈,就像他自己在酒后的坦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忙活了一辈子,就为这个,气人。好滋味,谁尝过了。”
朱爸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从壮年到中年几乎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三个女儿。家庭伦理关系当中,父亲这一角色,几乎让他忘记自己还有作为一个正常男人对于亲密关系的需求。所以在朱爸的内心深处,他也希望女儿们早日成家立业,好让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平衡。
如此失衡的家庭关系必然孕育不出和谐的家庭氛围,三个女儿或多或少,都想尽早的从这种压抑的家庭氛围当中逃离出来。
02貌似清心寡欲的大女儿家珍,碍于长姐的责任,极力压抑内心对爱情的渴求
大女儿家珍因为母亲早逝扮演了家庭当中半个家长的角色,并且一直口口声声说不管两个妹妹怎么样,都要照顾父亲一辈子。亲密情感的需求对她来说是禁忌,她非常反感别人说她在找男朋友,仿佛找了男朋友就等于背叛了家庭一样。
然而当妹妹家倩宣布自己已经购置房产,不久之后将从家庭搬离之时,家珍心里有些不平衡。她觉得自己应该为家倩感到高兴才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同时她比较担心朱爸对这件事情的反应。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家珍并非完全心甘情愿要待在家里照顾父亲。她之所以不找男朋友,并非是被大学的男朋友伤透了心,这只是她自己编造的一个不被猜忌的谎言。原因就是她觉得自己身为替代母亲的家长,应该像父亲一样把照顾家庭的责任放在第一位,个人的情感需求只能靠后。
其次,从心理学上说家珍对父亲存在一种“厄勒克特拉情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恋父情结。在家珍与家倩的几次争吵中都透露出她对父亲的维护。
她对家倩说:“这里是家,没什么不好。”家倩却说:“这里是家,没什么不好,但这里不是你的全部啊!”家珍愤怒地回击:“可是这里是爸的全部啊!我比你了解他太多了!”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家珍非常在乎父亲的感受,她认为这个家需要她,父亲也需要她。所以她只能拖到大龄剩女,不婚不嫁。殊不知,在朱爸的内心她才是他心头的老大难,巴不得她早日嫁出去,要真跟他一辈子就很准恢复自由身了。
家珍的处境其实与朱爸很像,想要的不敢要,想丢的不愿丢。最后只能任由内心的情欲如井喷式的爆发,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她的爱情结局和朱爸一样令人感到出乎意料,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迫不及待的要跟对方结合了,她实在太需要一个男人来填充情感上长久的空缺。
03独立而又倔强的二女儿家倩对父亲的依恋最深,却又最想逃离这个家
李安说:“二女儿是扛起这部电影的人,她是家庭中最聪慧而叛逆的孩子,一眼看透家中虚伪,却又在家庭面临解体时承担一切。”
二女儿家倩自始至终对这个家抱以冷静审视的态度,就像李安说的,她早已看透家中的虚伪,每个人的心早已不在这个家里,但每个人却又极力地维持着这个家的表面和谐。家倩自然不想这么虚伪下去,所以她是第一个买房子准备搬走,打破家庭平静的人。
然而看似冷漠绝情的家倩,其实小时候对于父亲有着最强的情感依恋。所以当她对前男友讲起小时候跟着父亲在厨房里玩的情景,两眼放光。对于父亲给她做面团戒指的回忆视若珍宝,父亲对独有的宠爱不容任何人侵犯。
如此要好的父女俩为什么渐行渐远呢?因为家倩从小就喜欢做菜,希望将来跟爸爸一样做大厨。但是朱爸却觉得女儿入这行,每天跟油烟打交道太辛苦,还是读书上大学的好。虽然温叔说朱爸是为她好,可是家倩却说没有人问她到底领不领这个情。所以家倩与父亲因此产生了很大的隔阂,而这种隔阂让她与父亲越来越格格不入。家倩不希望父亲再干涉她的生活,这也就是她强烈地想要搬出这个家的原因。
04看似乖巧懂事的三女儿家宁早已暗中对自己的未来做好了打算,对这个家并没有太多的留恋
家宁是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所以影片中对家宁的着墨并不多。家宁对这个家谈不喜欢,也谈不上讨厌,她没有两个姐姐的脾气个性,却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她知道想要逃离这个家的唯一办法就是早点找到一个好的归宿。所以她见机行事,用了一点小手段抢了同事小芝芝的男朋友国伦。国伦单纯善良,家境优渥,家宁迅速与他感情升温,未婚先孕。所以家宁虽然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但却是第一个从家里逃离出来的。家宁的出离也意味着固有家庭结构的初步解体。
05影片中以六次家宴和朱爸的味觉为线索,见证了整个家庭的解体与重建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结点要依托于外在的一些形式,而影片中的这一家人则是靠吃饭来联络感情。然而吃饭从最初的津津有味已变成了现在的索然寡味,所以朱爸味觉失灵这一隐喻也象征这个家庭貌合神离的状态。影片中通过六次家宴这一线索,为我们展现了这个家庭是如何一步步分崩离析,又是如何在解体之后重建家的意义。
第一次家宴:朱爸准备公布他与锦荣的恋情,但被家倩宣布买房子的事打断,家庭结构开始动摇。家倩发现朱爸做的火鱼翅的火腿耗了,透露朱爸的味觉有所退化。
第二次家宴:家倩欲宣布公司人事调动,准备离家去往阿母斯特丹,但被朱爸打断,家庭结构再次动摇。家宁发现朱爸做的海棠百花菇忘了打虾浆进去,透露朱爸做菜的心不在焉。
第三次家宴:家宁宣布未婚先孕,从家中搬离,家庭结构初步解体。
第四次家宴:家珍宣布结婚,从家中搬离,家庭结构再次解体。
第五次家宴:朱爸宣布与锦荣的恋情,并决定卖掉老房子,重新购置新房,家庭结构完全解体。
第六次家宴:家倩独自一人守着老房子准备家宴,只有朱爸前来赴宴。朱爸喝了家倩做的汤,味觉突然恢复,重新品尝到生活的滋味。家庭结构由解体走向重建,家的意义也再次回归。
在这六次家宴当中,前四次都是大家各吃各的饭,各想各的事,除了偶尔聊一下锦荣和梁伯母基本找不到其它的话题。朱爸与三个女儿之间更是难见亲腻之举,除了每天按时叫女儿们起床之外,基本没有别的交流。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并不觉得什么,真正聚在一起时才反衬出家庭成员之间的疏离与冷漠。家的真正意义已经随着对彼此的嫌弃荡然无存,家的形态也随着坚守者朱爸宣布恋情而真正的开始分崩离析。
影片中有一个特写的镜头,将这个家最终的散场刻化的深入人心。当朱爸宣布他与锦荣的恋情后,梁伯母气的晕倒在地,一家人除了朱爸和家倩都手慌脚乱地帮着抬梁伯母出去。朱爸因为要照顾锦荣的女儿珊珊就没有跟出去,他回过头时看到站在餐桌旁的家倩眼睛里含着泪水,不知所措。朱爸也只是无奈,他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人会离,家会散。
当第五场宴席散后,镜头转向马路中间的交警,指挥着熙熙攘攘的车流,分别走向各自的道路。而在影片的开始同样也是熙熙攘攘的车流,随着交通信号灯的变化,一涌而上,再转向不同的方向。这一切都在暗示着每个家庭的相聚和别离。
这一切不禁让人思考,家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家,是心中的一念,这一念种于何处,何处就有了“家”的意义。
家应该是一个温暖有爱的地方,可以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整。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尽情地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家里的味道变了,由原来的轻松惬意变成了烦躁压抑,本可以自由舒展的身心也变得束手束脚。
其实并不是家的味道变了,而是家里面人的需求变了。父母以前的关心和爱护,可能变成了现在的蛮横与专制,而子女以前的骄纵和依赖,可能变成了现在的责任与负担。每个人在家庭伦理所编织的大网中苦苦挣扎,为了所谓的责任困在一起,为了各自的欲望彼此嫌弃。就如龙应台所说,家庭伦理变成了一个往往造福个人却牺牲个人的制度。
影片的最后一场宴席,其实为我们揭示了关于家庭重建的意义。这场家宴是家倩独自一人守在老房子里准备的。家倩之所以守着这个老房子到最后一刻,其实是因为她的内心深处依然爱着这个家,看她做菜的动作和神情就能感受到。怀着真正的爱家之心做出来的菜才会有家的味道,家的外在形式也就被这种爱赋予了灵魂。这也就是朱爸在尝了家倩做的汤后,味觉突然恢复的原因。
所以维系一个家庭的解决之道,并不是形式上的困挷,而是意念上的相连。即便是这个家外面上的形式散了,但只要每个人心里能够彼此理解和包容,心照不宣,这个家的意义就永恒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