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的,很多俗话,是古人对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总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很多俗话,有其存在的道理,时至今日,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警示作用,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话——“色是刮骨钢刀,无色路断人稀”,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呢?读懂了后,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第一、色是刮骨钢刀
汉字是象形字,非常有趣,色字是“刀”字头,因此,人们提出上联“色字头上一把刀”,除此之外,下联是“石榴裙下命难逃”,这句对联,便将“色”的危害一面,道得淋漓尽致,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古往今来的例子不在少数,例如:商纣王因为贪恋苏妲己美色,失去江山,周幽王因为宠溺褒姒,命丧黄泉,董卓和吕布,为貂蝉美貌倾倒,一个暴毙长安,一个命殒下沛。
色是刮骨钢刀,有诗为证:色是浮云百宝妆,贪恋娇娥不久长。世人都把美色爱,袖里藏刀暗损伤。
第二、无色路断人稀
既然“色”的危害这么大,那么如果“无色”,结果又会怎么样呢?俗话的下半句解释道:路断人稀。“路断人稀”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人烟稀少,甚至走向消亡。
俗话的取材范围非常广泛,而这下半句“无色路断人稀”取自流传甚广的《酒色财气歌》,关于《酒色财气歌》,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典故。
相传北宋时期大相国寺的了元法师,也就是佛印和尚,曾在寺庙墙上题了一首诗,其中道:“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东坡有一次拜访佛印和尚,看到这首诗,觉得很有道理,想了又想,又觉得说得太过偏激,禅意太重,既然人活世间离不开酒色财气,那么逃也是很难逃的,问题的关键,是把握好“度”,于是,苏东坡回题了一首诗: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到了宋神宗时期,宋神宗在王安石的陪同之下,来到了大相国寺,宋神宗也被这两首诗吸引了,他让王安石也提一首,王安石则说道:"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而本文这句俗语的下半句,便是取自王安石所题之诗。
无色路断人稀,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古人最为注重子嗣的延绵,香火的继承,还有一句俗话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倘若人人都成为了丁克、不结婚,不怀孕,那么结果不就是“路断人稀”了吗!
总结:
食色性也,人是从动物演化而来的,生存和繁衍是一个物种延续的基础,而食色性也,则是古代先贤们,对于人天性的一种尊重,人与动物不同之处,是人有灵性,有思想。凡事都有利弊,就拿饮食而言,太过于重视“食”了,于公会造成食物的浪费,资源的紧张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于私则会造成消化不良、身体虚胖,甚至疾病缠身。
《礼记·礼运》中曾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也提及到“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但是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那便是:“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意思是:人们会藏着掖着,将欲望和痛恶,都藏在心中,不体现在脸色上,不让人轻易看出来,因此,要用礼来规范。
总而言之,这句俗话前半句后半句都说得有道理,好色和无色,都是两个极端,这句俗话还告诫人们,凡事都要辩证地去思考,那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俗话的呢?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