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万象,男来女往饮食男女中阿尼玛和

古希腊文学家阿里斯托芬斯讲过一个故事:最早的人类是球形的,有四条胳膊和腿、两张脸,并且朝着相反方向看,他们有男男、男女和女女。拥有者非凡的智慧的力量的他们终究引来了神的妒忌,人类被砍成了两半,一个是男性一个是女性,所以人类的一生都是在拼死拼活的寻找对方中度过。

古语曾云:食、色皆为性也,但在《饮食男女》中,男女的色却占据了主要篇幅,饮食倒成了爱欲的陪衬与催化。影片中男女间的过程相知、相爱和消亡,其映射的本质就是男性不断寻求阿尼玛和女性追寻阿尼姆斯的。

当积极的投射发生时,背负投射意象的人就被极大地提高,这也就是通俗意味上的一见钟情。

女性对阿尼姆斯的追求正是对自身阳性潜意识的一种追求,影片中的三姐妹在幼年时期失去了母亲,之后她们在寻找伴侣的途中也或多或少的掺有父亲的影子,这也是所谓的“厄勒克特拉”情结。

大姐朱家珍身为虔诚基督教徒,炽热的情欲色欲被深深地按捺在内心深处,爱情对她来说就是一块从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宗教与爱情的碰撞就犹如让·雅克·阿诺的《玫瑰之名》中的阿德索在修道院爱上那位无名的姑娘一样,无法预料而又不可言说。

李凯作为家珍幻想的阿尼姆斯,其实是她自己创造性力量的化身,而并非是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

虽然骑着摩托的体育教师明道虽在世俗人眼中并非如此优秀甚至相当普通,但在朱家珍眼中明道就宛如主神派来弥补自己魂灵的真命天子。阳光积极的明道好比是克制保守的家珍的互补面,抑或是,克制保守是家珍斡旋爱情的一层人格面具。

当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产生消极的投射效果时,它们产生摧毁性的后果就是爱情的终结。完全建立在投射机制之上的恋爱状态不会维持太长,二女儿家倩与雷蒙的关系就是这样。

理性干练的家倩对浪漫潇洒的画家雷蒙心怀憧憬,雷蒙在她心中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阿尼姆斯,但幻想并不能取代现实,家倩不是雷蒙的阿尼玛。

雷蒙以为家倩与自己是一种人,以为婚后还能与家倩保持“关系”,但他其实从头至尾都没有主动了解过家倩。

就像《心之全蚀》里的兰波和魏尔伦,性格差异是两者最终走向消亡的根本节点。他们二者还是理智地,选择在未全盘崩坏之前就戛然而止,乌托邦式的爱情也许只存在于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中殉情的那对男女吧。

爱情通常开始于积极的投射,中间也许会发生消极的投射,而终极目标是走向婚姻。

荣格在“婚姻作为一种心理的关系”一文中认为,婚姻的选择就是自性化过程的一部分。而自性化涉及将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投射从伴侣身上收回,重新整合到我们自己身上。

影片里的朱父,锦荣就是他内心的阿尼玛,对应着朱父内心的敏感良善。朱父因为年老而失去了味觉,但在影片中朱父又是怎样体现追求锦荣的呢?

是每天给姗姗做便当。

在温伯伯去世后,朱父萌生退休念头,但他的厨房却依旧完好,在朱父看来,琳琅满目的厨房是他为追求锦荣的自我激励,也是他追求爱情的绝佳阵地。但爱情的终极是婚姻,要想走向婚姻,只能完成自性化。

所以到最后,朱父离开了那个相伴几十年的老厨房,厨艺不再是老朱追求锦荣的唯一武器,二女儿家倩也不会再使老朱陷入惦念前妻的迷茫中。象征着母亲的家倩与朱父最终进行了和解,其实也暗喻着老朱完成了爱情的自性化。

虽然是跨越年纪的爱情,却并不像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的亨伯特与洛丽塔那般病态,因为亨伯特与洛丽塔之间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投射只是单向的,而并非老朱与锦荣间是双向。

食与色,在古人眼中一直是处于同等地位的,而影片中食物的繁多花样,似乎隐喻着爱情中的诸多情感及体验。

花样的饮食不是安叔想要给我们呈现的内核,影片的内核在电影一开始就有展现:饮食二字是普通繁体字,而男女却是仿古体字。情欲是人类伊始就具备的最原始的欲望,远古如此,至今也依旧如此。

人生的万象,就是有不同的男男女女编织而成的,形成一张巨大的网,所有的欲望无论男男、男女还是女女,都得在网中游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