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饮食文化寿诞食俗

三朝食俗

婴儿出生的第三日,称为“三朝”,在这一天举行的礼仪,称“三朝礼”。许多民族在这一天都要给婴儿沐浴,并宴请宾客,接受亲友庆贺,故此俗在一些地方又叫“洗三礼”。

湖北梁子湖一带,吃“三朝酒”的亲戚,一般都是一手提着一个竹篮前往,里面放着面条和鸡蛋,上面用一件衣料覆盖着,一手拎着一只老母鸡。做三朝,外婆是最主要的角色,送礼也最为讲究。

广西大新县安平一带的三朝礼颇为独特,届时外婆家要送去一担糯米饭和20个鸭蛋。婿家请全寨小孩来绕着房子喊:“俏(指婴儿)来啊!耕田去啊!种地去啊!”之后分给每个小孩一团糯米饭和一个鸭蛋。送礼送食品,可能与产妇分娩后需加强营养、及时进补有关系。

寿诞食俗

祝寿,是儿女孝敬长辈的一种表达方式。祝寿的方法和送给老人的寿礼也是多种多样的。自古以来,不分贫富之家,在老人寿辰之时,都要庆贺。

民间有不到花甲不庆寿之说,即60岁以后才可以庆寿。每逢庆寿,除自家所有成员聚会祝寿之外,女儿、女婿们都要用白面做成寿桃、寿鱼前来庆贺时近中午,女儿和媳妇们就开始忙着和面擀面条。人们都尽可能把面和得筋道些。把面切得又细又长,煮熟捞出,浇上一又香又软的臊子,由晚辈双手递给老人,这碗面称为“长寿面”。而后就是祝酒,儿女子孙们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平时祝寿是吃长寿面,而到了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岁的父母,祝寿就特殊了。“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母亲六十六岁的生日,出嫁闺女给母亲的寿礼,是一块肉。这块肉象征着女儿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趁着六六大顺之年,女儿来报答母亲育之恩,偿还母亲一块肉。买这块肉时,一不能和卖肉的讨价还价,二是要一刀下来,有多少是多少,不添不去,不能计较斤两,以表示孝敬母亲的诚意。

这个习俗是怎么兴起来的呢?相传以前有一位孝顺的姑娘嫁到了远方,多年没见母亲的面。母亲六十六岁生日这天,姑娘特意割了一块肉赶回娘家。大家一见她这么远还带来一块肉给母亲祝寿,都夸她真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知道心疼娘。远村近邻出嫁的姑娘们知道了这件事,也都学着做。“吃到闺女一块肉,能活到百岁庆大寿。

古人平均寿命较短,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已经很少,有的认为到了四五十就已进入老年,俗谚“四十五十,半截入土”、“年过五十.黄土齐脖”所以旧时条件稍好的人家、待老人一过寿辰,就要为其备办后事,即准备在阴间生活所需的基本衣食住行器具,如死后所穿的衣服、棺材、墓穴等。无儿送终的人,更是自己早早着手准备。凡是生前备好的,前面都要冠以“寿”字,如寿衣、寿棺、寿坟等,意为祈盼健康长寿。

寿诞当日,还有一些占卜活动。鲁西南以寿日晴天为吉兆,晴天预示着老人长寿、家事顺心,阴天则被认为是“掉辞眼泪”,日子将过得不顺心,老人的心情也往往因之不高兴。

民间祝寿的相关禁忌颇多。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传说老人到了这两个年龄,就是到了“难关”,是不祥之年。因此,河南的许多老年人们到了七十三或八十四岁就忌讳,故意把七十三岁说为七十四岁,把八十四岁说成八十五岁,意即闯过了难关。做儿女的要帮助老人渡过难关,趁父母生日时,买条鲤鱼,让老人吃了。鲤鱼善“蹿”,这一蹿,老人就算过了难关,太平无事了。

八十岁也要大庆,称为“庆八十”。鲁西南地区看重六十六、七十七、八十八岁寿辰,俗话说“六十六吃刀肉,七十七吃只鸡,八十八吃只老母鸭”。山东有些地方,夫妻双全且年纪相仿的要举行双庆,设宴庆寿的时间,或在寿辰当日,或另择冬季吉日,多数定在大年初一。

另外,民间忌讳说百岁,认为百岁是人寿命的极限,到了百岁也就是活到头了。黄县一带说百岁是个驴,临清地区说百岁是个老刺猬。逢百岁时,多数仍说九十九岁(“九”音同“久”,九十九是吉利的数字,意味着久久无限长)。淄博地区则重新从九十一岁数起。

做寿还有“做九不做十”之俗,即逢十的整寿必须提前一年祝寿,也称“做九头”,如六十岁寿辰要提前到五十九岁生日时庆贺,“庆八十”要在七十九岁时举行,这是因为方言“十”与死的发音相近,犯忌;而“九”与“久”音同,吉利。

一般做寿忌间隔,一开始做寿,必须年年连做,不能间断,否则再次庆寿时就成为“断头生”。另外,民间认为六十六岁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难关,只有吃66块肉方可顺利通过此关,因此逢老人六十六岁生日时,至孝的儿女或侄女会送上66块肉,若寿者吃素,则用数量相同的豆腐干代替。邹平地方祝寿要以木盒,瓷碗盛礼品,忌用条编器物。

在江西,寿诞一般从五十岁开始庆贺。丰城流传的民谣说:“三十无人晓,四十无人知,五十做一份,六十据宴席,七十大庆贺,八十无消息,九十、百岁大贺喜。”江西其他地方也大抵如此。人们在三四十岁时,上有老,下有小,给老人做寿,为孩子过生日都忙不过来,自己的生日只能马马虎虎地对付,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过去。到了五十岁,儿女大了,生日也就可以“做一份”了;到了六十岁,年届花甲,就是真正的“老人”了,因而可以“摆宴席”,正儿八经地“做寿”了。

江西民间做寿,习惯上“做九不做十”。如六寿诞,在五十九岁做,取“天长地久”之吉利。江西做寿还有一个习俗:不做八十大寿。民间传说,古时某君做八十大寿时,家遭火灾又遭强人抢劫,寿星被打得半死,所以说做八十不吉利。

寿礼中的食品有寿饼、瘦肉、寿面、寿糕、寿桃。寿礼的寓意显而易见:寿糕的“糕”与“高”谐音,表示寿星德高望重;寿桃的“桃”与“陶”谐音,意为寿星晚年幸福,其乐陶陶,同时借喻“蟠桃盛会,寿如王母”。前来祝寿的人有亲友、邻居,一般都要携带寿礼。拜寿仪式之后,人们开始吃“寿酒”。酒宴之后,主人还要向客人及左邻右舍分发寿饼、寿糕。

未完待续……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