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饮食习惯,同样的生活状态,为什么有人喝水都长胖,有人一天炫几顿都很瘦!
世界上真的有吃不胖体质吗?
吃不胖体质可能是生病了
抛除让人羡慕的基因问题,一些吃不胖的体质有可能是因为生病。
1.内分泌问题: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会导致营养无法吸收不容易吃胖。
2.肠胃问题:如胀气、肠胃吸收不好、乳糖不耐症等;因为无法吸收某种营养素,便会导致腹胀、便秘等现象,同时也就吃不胖了。
3.精神因素,厌食症:精神性疾病的人群,也可能出现消瘦。长期处于焦虑,抑郁,躁狂的人群,心思完全不在吃上,容易出现消瘦。还有厌食症的患者。
4.细胞病变:如癌症,结核病,会造成体重直线下降。
5.疾病恢复期病人:身体能量需求比一般正常多,不容易吃胖。
不想吃胖,还能这样
抛开基因和生病原因,对其他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存在吃不胖的体质。吃不胖简单解释:身体能量消耗≦食物能量摄入。所以普通健康人中所谓的“百吃不胖”的人,大概有这样几个类:
1.活动量大,消耗多
这个活动量不仅仅是运动,还有日常活动,能走路绝不打车,能爬楼梯就不会坐电梯,除此之外,每天还会安排规律性的运动,跑步、打球、爬山等各种各样,消耗能量多,自然不会长胖。
2.生活作息规律
这种人的体现就是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有规律的生活状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帮助他们“无形之中”保持身材。一些人生活无规律,不吃早饭,到了午饭点疯狂进食,很容易吃撑;有的人喜欢熬夜,半夜饿得睡不着觉,又会点宵夜吃炸鸡烧烤……这些坏习惯也逐渐摧毁身材。
3.胃口小,吃得少
胃口小的人,吃的东西明显比别人少,就算偶尔会吃很多,但吃少的时候绝对比吃多的时候要多!
4.认真规划饮食
常见于各种健身达人,精确地把自己每天要吃的东西分成几个餐盒,对于食物的计算精确到克,长时间记录自己的体重,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摄入了多少热量,方便调整自己的运动计划,更有利于控制自己的体重。
5.饮食结构合理
好的饮食结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供能比例应该是6:2:2。一日三餐都应该有蛋白质,然而大多数人的中国人饮食通常是碳水+碳水+脂肪,蛋白质比较少。这样的饮食结构不仅不营养,而且会使人膨胀。因为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很快,2-3个小时就会被身体分解利用。而肉蛋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速度比碳水化合物慢,合理搭配的饮食,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饱腹感,到了饭点的时候就不至于饿得暴饮暴食了。
图源于网络
“瘦人”的良好饮食习惯
1.口味清淡。有的人是天生就不喜油腻,也有是后天自我修养。别总是觉得重口味是改不了的,其实还是后天修炼不到位;
2.吃得慢又细致。一顿饭个30分钟左右是合适的,慢慢吃,满足感和饱腹感最好;
3.很少吃甜食。好吃的甜食=油+糖,是肥胖的好助手;所以减少甜食摄入,可以养成清淡的口味;
4.多喝水。水是最便宜但是最有效帮助减肥的饮品,每天-毫升,有利于新陈代谢,而且还能饱腹。早上起床喝一杯水,有利于排便;
5.饮食多样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至少吃12种食物,一周25种。所以每餐不要总是只吃固定化的东西,食材种类丰富、营养齐全、搭配合理、烹饪得当,才能更好的吸收,有利维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6.先喝汤-再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这个饮食顺序有助于肥胖者减肥和健康人维持体型,也能帮助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减轻消化负担;
7.不贪食高糖高油食物。偶尔吃点确实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人的愉悦感,但不要被食物支配,尽量减少摄入,以饱饿的感觉去衡量,饿了才吃,饱了就停。
8.合理多摄入优质蛋白更利于保持不胖,比如:虾、鸡蛋、牛奶、瘦肉、豆腐。少吃肥肉、油炸、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多吃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用部分粗杂粮主食或谷薯类代替精制米饭、面条、面包等。
9.早餐一定要吃,还不能吃太晚,吃太晚=午餐。由于早餐跟前晚餐相隔时间较长,不吃早餐,挨到中午时很多人几乎已经「饥不择食」了,午餐就会狼吞虎咽、犒劳自己,反而容易多吃;而且,虽然这些人没有吃早餐,但吃或不吃,饥饿始终在那里,很多人就会吃更多零食,无形中还是吃了不少东西,最终还是变胖。
图源于网络
中国人常说“病从口入”,反过来,科学均衡的饮食也能帮助我们塑造健康的身体!所以,一定要好好吃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