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每次看到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开场那一段短视频,我总会忍不住点进去看,现在已经数不清到底看过多少次,甚至连每道菜的顺序和做法都烂熟于心了。
坦白讲,叶秋臣真的特别喜欢李安的电影。
李安并不是一个多产的导演,从年开始大概3-4年才会有一部作品上映。还记得《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刚刚上映时,挺多人并不看好,说是除了特效之外,电影剧情这些简直是一无是处。那时候我便写了一篇影评,完全抛开了特效这个加分项,只深度解析了电影剧情的内涵。
即便没有“帧的拍摄技术”这种革新性的关键词,叶秋臣还是会为其打上五颗星满分的成绩。
最近,李安导演的新电影《双子杀手》即将在10月18日上映,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国内观众还没有看过,但豆瓣上已经出了评分,是不上不下的7.0。对于坐拥《饮食男女》(豆瓣9.1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豆瓣9.0分)和《喜宴》(豆瓣8.9分)的李安来说,这个分数并不算亮眼。在所有他导演的作品中,除了年的《绿巨人浩克》(豆瓣6.7分)之外,《双子杀手》几乎是评价最低的一部作品。而且随着后续在国内上映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电影的评分都会有所下降,因此最终是否会摘下“李安最差电影”的称号,还得等上映后另见分晓。
但是,我仍旧很期待李安的每一部作品,包括这部《双子杀手》。
前阶段,《双子杀手》的宣传攻势还未如此火爆,叶秋臣就写了一篇关于这部电影导演特辑的文章。
我说李安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也是一个不服输的“野心家”。
按理来说到了他这个年纪,已经获得过所有导演们都梦寐以求的荣誉,自己也是各种电影奖项加身,大可不必用一部电影去毁掉这一切的荣耀。
所以,为什么李安要在这个时刻去做《双子杀手》这样一部电影?
叶秋臣仔细去看了所有的特辑和专访,猜想大概是源自以下这三点原因。
1.技术的革新
《双子杀手》的故事里,是一个年老的威尔·史密斯遇见了年轻的自己,因为同一个人身上的两个年龄层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生命的思考。
其中,这个年轻的威尔·史密斯是一个数字人,制作过程极其繁复而且难度极高,为了提高观影时的真实感,甚至一个镜头就做了一年多。
李安想知道,电影的技术是否还可以再突破一个瓶颈,他想试试看。
而且,《双子杀手》应该也不只是单纯为了“炫技”而已。
此前李安的作品里注重的故事框架和结构为“自己与别人”之间的故事,而在《双子杀手》里他想要挑战的是用技术的革新去完成“自己与自己”之间的故事。
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可以做到对旁人完全的了解。
所以在故事设计上,“技术的革新”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其内核是为了完成人类与自己的对话。
这个故事的全貌我们尚且不知,但以此为题的立意,尤其是李安这种擅长处理人与人之间故事的导演,于我本人来说,是对其充满期待的。
2.父子的传承
在《双子杀手》中的新老两代威尔·史密斯,虽然是同一个人的两个不同阶段,但年龄却好似父子一般。
那位年长的威尔·史密斯对这个与自己模样完全相同的年轻人,所谈与所做都有着父亲一样的心情。
所以李安的这部电影,应该也是想拍给李淳看的。
其中那些长者对晚辈教导的话,也是李安想对自己儿子说的话。
跨越两代人的隔膜,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父爱,也是叶秋臣觉得这部电影非常具有深度的立意。
3.岁月的感叹
李安今年已经65岁了,威尔·史密斯也已经51岁。
任何人到了知命和花甲的阶段,都会对自己已经逝去的岁月开始感叹。
虽然李安拍摄的是威尔·史密斯的新老交替,但导演是整个故事最核心的构造人,所以其中的思想沉淀更多的是导演本人的心路历程。
从年写了《推手》这个电影剧本至今,李安的导演生涯已经近30年了。
他应该也很想与过去的自己来一次对话,告诉那个年轻的小伙子哪一条路才是坦途,哪一个决定才会过得更幸福。
但我们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时间只会朝着一个方向流逝,绝不会逆转重来。
然而,那份想与过去的自己沟通的迫切心情,就像一直没有熄灭的火苗一般,始终闪烁着微亮的光芒。
如果有机会,我也想与过去的自己聊一聊。告诉这个姑娘未来的你会遇见什么人,经历什么事,做出什么选择。
这是一个美好的心愿,虽然永远都不会实现,但我们的希望永在。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
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