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人导演里,最喜欢李安。
他的电影熨帖,讲故事的节奏恰到好处,明明是混迹西方电影圈的人,却独有了一份东方式的克制,这也能说明,审美观念的差异只是表象,如果能找到一条人性共通的密钥,打动人心就不分肤色地域了。
早期作品“父亲三部曲”之一的《喜宴》,就讲述了一对男同性恋人为应付一方父母的逼婚,和女租客假结婚企图瞒天过海,却造成了一系列闹剧的故事。婚宴上,四方宾客极尽起哄,大开新人玩笑,在场的老外震惊地说出一句“我以为中国人都是柔顺沉默的数学天才”,客串的李安自然地承接了一句“你见识的正是中国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多年的留学经历,让他审视传统文化时,更有一种跳脱事外的清醒。而《喜宴》包括另外两部《饮食男女》《推手》中,所刻画的古板固执又隐含一丝温情的父亲形象,也无不映射着他自己父亲的影子。
李安的老家在江西德安,当年,他的父亲乘“永安号”货轮抵达台湾,撇下了一双儿女在大陆。因为这个契机,四年后,家中再添一子,父亲给他便取名为“安”。
他父亲是老式儒生,家中自是一派传统气象,过年要叩拜祖宗,日常讲求“食不言,寝不语”,饭前父亲必叮嘱“不要把饭都吃光,留一点给内地的哥哥姐姐”。后来,父亲又当了校长,更加看重他的学业,可李安的功课却并不尽人意,数学还考过0.67分,这让一直对长子寄予重望的父亲很是不满。
而他真正的天赋在唱歌、跳舞、书法这类当时的旁门左道上,逐渐显露出来,甚至出类拔萃。
2、
“我不是做电影的天才,只能算人才”。
母亲爱看电影,九岁时,她带李安去看李翰祥的《梁祝》,李安感动得泣不成声,也使得李翰祥至今仍是李安最崇拜的人之一。时隔多年,他对那时看过的片子情节、台词,和观影的感受都历历清晰。
包括和母亲的这段对话,幼年李安问“为什么人家拍的电影都比我们的好?”母亲笑言:“那你以后可以自己拍啊。”连李安自己都意识到母亲不过一句搪塞小朋友的玩笑话,直到无酬劳地拍完“父亲三部曲”,获奖众多,也从未让他确定自己的导演身份。
后来《理智与情感》的大获成功,他终于签下第一张巨额的报税单,才意识到自己正式跨入拍电影这个行当了。
他笑言:“我的名字叫安,可我一点儿也不安。”
外人眼里,他是个气质温和的东方男人,可拍起戏来,自有一种运筹帷幄。《理智与情感》中,大牌云集,又是他首次执导国外体裁的影片,最后意外一连斩获七项奥斯卡提名,连查尔斯王储都不禁问起“你怎么能安排好这些演员”。李安后来在鲁豫的访谈中还开玩笑“这些演员都不是吃素的,吃人的”。
拍《色戒》时,他对场景的还原要求到了极致,龙应台评价李安说:“他以‘人类学家’的求证精神和‘历史学家’的精准态度去落实张爱玲的小说,把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民国史,包括它的精神面貌和物质生活,像拍纪录片一样写实地记录下来。”
这样的记录精神精准到每辆三轮车的尺寸和汽车的牌照,就连易先生的办公桌也真的来自民国时期,除了布景,他还让汤唯特意去学一口略带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她和梁朝伟、王力宏都要补习民国文化课,欣赏民国音乐。
为了更好地理解张爱玲的原作,甚至要求他们读胡兰成的传记和作品。就连小说里没写到的,李安也顾及到了,电影中,易先生的办公室摆了一个巨大的钟馗塑像,这就贴近当时特务都喜欢在办公室安放钟馗像的社会背景。
张爱玲修修改改二三十年才完成了《色戒》,在易先生与王佳芝两个人物身上自然用情至深,不由说也多少掺杂了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影子,李安在诠释小说中的爱国、女性主义之外,也试图解构这个关乎爱情的迷思。
这样的困境,令他崩溃,拍摄时,又要和演员的情绪一起步入高潮,浓烈得几近撕裂,片中,易先生与王佳芝三段激烈的床戏,堪为教科书级别的镜头语言,整个拍摄过程却让李安如同走了一遭地狱,也可以说《色戒》是他拍得最为艰难的一部电影。
难度不在技术、资源、体裁本身,而是他心中无法释怀的情结,几十年前这场扑朔迷离、角逐引诱的危机爱情,和民国才女的爱情交织在了一起,他在剥离,也在见证,过程自然举步维艰。
3、
入山不必太深,下笔不必过浓。
对作品可以苛刻,却不能陷入偏执,在遭遇了《色戒》被国内封杀的惨境后,他又挺过来了,愈老弥坚,挑战和冒险,成为了他拍电影的动力。
他曾说,每个人的心底都卧着一只虎,藏着一条龙,他的经验是,你非得逼自己一把,有点野性,虎和龙才会跑出来。
12年上映的《少年派奇幻漂流记》,集齐了“小孩、动物和水”电影界三大最难拍元素,很难想象,那些美轮美奂的画面,是在多少次尝试中才萃取出的。这一次扮演派的演员一样难逃“厄运”,为了贴近长期在海上日渐消瘦的男孩形象,最后三个月午餐只吃一个苹果,最后两个月时,更加惨绝人寰,为了找到一种长期与人隔绝的精神状态,甚至不与任何人交流,只能听李安安排的宗教音乐。
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他又在技术上动了心思,发起了一场革新,完成了分辨率从2k变4k,信息量也从每秒24帧到帧的突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每秒帧的电影。此外,剧中的演员几乎都素颜出镜,剧组为此特意安排营养师为演员们进行食补,调理好的气色。
其实,李安原本打算拍完《断背山》就退隐了的,这一部稍显容易的小众文艺片却无意燃成了经典佳作,也一举帮他斩获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与最佳电影配乐三项大奖。
结尾处,Ennis抱着Jack的衬衫痛哭,最终将自己的外衣套在了Jack的衬衫上,用以表达对亲密爱人的守护之心,哽咽着说出那句承诺之言,“Jack,Iswear……”
文艺片故事的发展不似跌宕,但要到达尾声时,一个动作、一个场景的特写,就足以扣动射中观众心房的扳机,将那种带着痛意的悲伤直抵胸腔。
都说导演的气质会投射到作品中去,那李安投射的应该是温和的力道,多一分太凌厉,少一些又不够细腻,如何拿捏这个舒适度,他是最为熟悉的。
如今,李安拍电影已经到了第二十六个年头,也跃然成为很多人心中“不会让人失望的华人导演”。
当然也有遭遇滑铁卢的时候,譬如《绿巨人》《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但李安说“每部片子都有它的运气”,事实如此,不论哪种形式的艺术,当创作者饱含诚意将它捧到人前,其实是非功过都已不由己了。
我喜欢很多电影,欣赏诸多导演,但李安却始终是最尊敬的那一个。
——————————end——————————
你喜欢李安哪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