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整体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协调性。中医认为,人体是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人体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一)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人体是由许多组织器官和基本物质组成的。脏腑、经络、肢体、孔窍及气血津液等,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的生理功能与病理表现,但其间的关系却又十分密切,各组织器官之间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人体的局部与整体又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区域内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二)注重人体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中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机体也产生相应的反映。季节、区域以及昼夜的变化对人体都有着不同的影响。春夏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向于体表,皮肤松弛疏泻、多汗;秋冬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向于里,皮肤致密、少汗多尿。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人体津液偏亏,饮食上易温补阳气、滋润生津。一般疾病,大多数是白天较重。因而注重整体,因食、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食疗保健的重要原则。二、辨证(体)施食证也叫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理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及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通过辩证,根据治疗原则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就是辨证施食。在辨证施食的过程中,相同的证可用相同的治疗方法,不同的证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候,应采用不同的食疗措施;不同的疾病也可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证候,因而采用不同的食疗原则。这就是所谓“证同治同,证异治异”。如麻彦初起未透,宜发表透彦;中期肺热明显,常须清肺;而后期则为余热未尽、肺胃阴伤,则必须以养阴清热为主。久病脱月工与子宫下垂,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都可以用提升中气的方法治疗。膳食随“证”而施是中医的特点和原则。体,亦即体质,是指人群中的个体,在长期的生、长、壮、老过程中,由于受到天时、地理、人事等外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体自身的年龄、性别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形成机体的代谢、机体和结构上的特殊性,包括着人体的正气之盛衰和抗病能力强弱,决定人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辨体,就是对各种不同个体的先天的、年龄的、性别的、精神的、饮食起居以及地理天时、社会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判断为某种类型的体质。判断施食就是在辨的基础上,确立与体质相适应的饮食保健方法,合理配膳,以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降低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