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伯,今年已经80岁高龄,长期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但多年来一直遵医嘱服药,使病情相对稳定。
然而,半年前,他突然遭遇心绞痛,医院。检查显示他的血脂略偏高,医生建议他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来控制血脂。为此,王大伯开始寻找适合降低血脂的饮食方法,偶然间了解到了“青菜豆腐饮食法”。据文章介绍,这种饮食模式被称为对降低血脂非常有效,甚至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
自那时以来,王大伯的饮食仅限于青菜和豆腐,他拒绝了任何动物性食物,甚至不碰鸡蛋。
然而,不久之后,王大伯开始频繁出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进食恶心、头痛和失眠等症状。
在医院接受检查后,王大伯被诊断出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和营养不良,需要紧急住院治疗,否则可能并发脑水肿,威胁生命。
图片来源网络医生推断,王大伯住院的主要原因是他的饮食习惯。这让王大伯感到困惑,他疑惑自己不是听说吃素对降血脂有益吗?怎么会因此入院呢?
经常吃肉的人和从不吃肉的人,哪个身体更健康?关于吃素与吃肉的辩论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双方均认为自己的饮食模式更有益。那么,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心血管与医学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发表过一项研究。该研究对17.8万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数年的随访。研究要求受试者至少在5年内保持素食或肉食饮食习惯,并通过评估血液和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水平来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素食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肉食者低21%和16.4%。此外,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也低于肉食者,包括炎症和肝细胞损伤的标志物。
然而,素食者体内的维生素D、钙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肉食者更低。总体而言,素食者的生物标志物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无独有偶,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研究,该研究涉及了47.2万名受试者,这些受试者在参与实验时都没有患癌症。为了了解饮食对癌症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受试者的饮食信息进行了详细统计,包括他们每周吃肉的次数。根据这个标准,他们将受试者分成了四组:经常吃肉(每周吃肉超过5次)、少量吃肉(每周吃肉不超过5次)、鱼素食者(只吃鱼肉不吃其他肉)、全素食者。
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那些经常吃肉的人,少量吃肉的人患癌风险降低了2%;而选择只吃鱼肉的鱼素食者患癌风险降低了10%;全素食者的患癌风险则降低了14%。
不正确吃素,危害同样不小研究表明,素食相对于肉食对健康更有益。但是,是否要完全拥抱素食呢?事实上,素食和纯素食之间存在区别。一些人的素食非常极端,几乎不碰任何肉类,这种饮食模式可能会带来四种健康威胁。
首先,长期不吃肉会导致营养不良。肉类是重要的营养来源,包含脂肪、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不摄入肉类可能会使身体缺乏这些重要营养素,引发营养不良问题。
其次,长期素食可能导致脂肪肝。长期素食者如果出现营养不良,体内蛋白质含量不足,可能会影响肝脏正常运行,进而引发脂肪代谢障碍,导致影响不良型脂肪肝。
第三,伤大脑。素食中蛋白质含量较少,而大脑运行需要蛋白质的支持。长期不吃肉可能导致大脑无法获得足够营养,增加大脑功能障碍的风险。
最后,影响骨骼健康。不足的肉类摄入可能影响骨骼健康,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处于发育期的人群。长期不吃足够的肉类可能导致体内缺钙,影响骨骼发育,甚至影响身高。
此外,长期素食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引发消化不良、舌头发炎、味觉丧失等不适症状。
因此,适度摄入肉类并保持均衡多样的饮食,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原则。
哪些人不适合长期吃素?对于某些特定人群,长期坚持素食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需要特别注意。
青少年和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正处于发育或怀孕期,身体需要大量营养来满足能量需求。若营养摄入不足,可能会影响正常发育以及胎儿的健康成长。
特定健康状况的人群,如患有骨质疏松、甲亢、骨折或贫血等疾病的患者,也不适合长期坚持素食。这些人需要一些素食无法提供的必需氨基酸。
另外,患有慢性肾病或肿瘤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也不宜盲目选择素食。长期素食可能使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低蛋白食物,进而加重病情。
因此,对于这些人群,应保持均衡多样的饮食,确保摄取足够的营养,以维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