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质量明显改善
全球大部分地区改善甚微,中国改善幅度全球第四
本报记者董超
众所周知,病从口入。数据显示,不健康饮食导致了全球26%的“可预防死亡”,而且这种现状多年来都未见明显改观。近期,《自然·食物》子刊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个国家和地区的多项有关饮食质量的调查数据发现,近30年来,全球饮食质量改变甚微。但具体到某些国家来说也有好消息,其中,中国人群饮食质量改善明显。
中国饮食质量改善明显
研究将水果、非淀粉类蔬菜、豆类/坚果、全谷物、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海鲜Omega-3脂肪等6类食物归类为健康食物,将含糖饮料、红肉/加工肉类、钠3类归为不健康食物,并根据不同地区居民对每类食物摄入情况,按照健康程度在0~10间进行了评分,同时计算了替代健康饮食指数(0~分)。
结果发现,年,全球健康饮食指数平均为40.3分,仅比年增加了1.5分。30年来,伊朗、美国、越南、中国等国家的健康饮食得到改善,其中中国饮食质量改善幅度全球第四,共增加了4.3分,伊朗第一增加了12分。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指出,年,我国约万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膳食因素,较年增长了38%。保持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中国疾病负担报告表明,不健康饮食,包括高盐饮食、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等,也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学者对15项研究63万余成年人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慢性肾病。这里的健康饮食指以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类、鱼类和低脂奶制品等摄入较多;不健康饮食指红肉和加工肉类、钠和含糖饮料等摄入多。研究显示,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可降低30%慢性肾病风险、23%的白蛋白尿风险,不过没有观察到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有显著相关性。
健康饮食应坚持一生
此次研究显示,老年人比年轻人,女性比男性,受教育程度高比低者,对健康饮食更上心。此外,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受教育程度更高者及其子女,饮食质量也较高。
的确,最为注重健康生活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年轻人往往觉得自己身强体壮,足以抵抗疾病风险。其实不然,养生要坚持终身。一项挪威研究显示,一个人如果将经典的西方饮食模式优化一下,多吃豆类、全谷物和坚果,少吃点红肉和加工肉类,延寿不止十年。研究显示,对于美国年轻人,从20岁开始,若从典型的西方饮食持续优化为健康饮食,男女都可至少增寿10年。研究者也指出,虽然这种饮食调整对于老年人延寿作用较小,但仍然是可观的。如果从60岁才开始优化饮食结构,女性增寿8年,男性增寿8.8年;从80岁才改变,则增寿3.4年。
其中延年益寿最大的贡献就是多吃豆类、多吃全谷物、多吃坚果,以及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遗憾的是,不讲究吃喝在全球都是个问题,饮食风险因素据估计每年导致万人死亡。
那么,健康饮食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好?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的心血管健康系列主题文章指出,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在幼儿时期开始。因此,从小开始灌输健康生活理念对于维持终身健康非常重要。美国癌症协会有关饮食和身体活动的癌症预防指南还指出,要终身保持健康饮食。
另外,女性健康饮食理念能降低家人患病率。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家庭中,女性承担着照料全家饮食起居的责任,有较高健康意识的女性,能搭配出合理的膳食结构,为全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因此,无论男、女、老、少,都应该树立健康意识,坚持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
是一种渐进的生活方式改变
本次研究还显示,30年来,虽然人们对豆类、坚果、蔬菜的摄入增加了,但各类不健康饮食也甚是流行,正负相抵,结果饮食质量改善较微。
研究作者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红肉/加工肉和钠摄入量均显著增加,表明这些地区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