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正观新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足见饮食在生活中的地位。科学膳食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吃什么、怎么吃”成了很多人的难题。
时隔6年,被誉为中国人膳食宝典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终于更新了!4月26日上午,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微调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较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在推荐摄入量有以下几个变化:
第一层:
版:谷薯类~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克、薯类50~克
版:谷类~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克;薯类50~克
第三层:
版: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
版:动物性食物~克,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每天一个鸡蛋
强调每周至少吃2次水产品,因为国人吃畜肉较多,特别是猪肉,而水产品相对畜肉来说,脂肪含量较低,且所含脂肪酸更利于保护心血管系统。
特别提出每天吃一个鸡蛋,因为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但一些人群担心其胆固醇含量,然而诸多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个鸡蛋的营养效益远高于其胆固醇的影响。
第四层:
版:奶及奶制品克
版:奶及奶制品~克
提高了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因为牛奶是优质蛋白质、钙的重要来源,但我国牛奶消费处于较低水平。
第五层:
版:盐<6克
版:盐<5克
版膳食宝塔提高了“限盐”目标,因为大量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而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过多。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更细化了
版膳食指南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
这9类人分别是:备孕和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0~6月龄婴儿、7~24月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一般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素食人群。
新版膳食指南为什么新增高龄老人膳食指南?
杨月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高龄(80岁)、衰弱老年人比例逐渐增加。
这一群体身体各系统功能显著衰退,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慢性病发病率高,对其膳食营养管理不同于刚步入老龄的人群,需要更加专业、精细和个性化的指导。
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国外有一些良好的膳食模式为人所熟知,如:欧洲地中海膳食模式、美国DASH膳食模式等。
国内专家们结合我国近期营养调查和疾病监测,发现东南沿海一带(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膳食模式,具有蔬菜水果丰富,常吃鱼虾等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烹调清淡少盐等优点,且该地区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
因此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希望发挥健康示范作用,有更好的指导性。
此外,新版膳食指南进一步完善膳食宝塔、餐盘等图形,并拍摄了定量食谱图案、宣传海报以及其他可以呈现的形式,使之更加可视化、现代化。将食谱成品通过图片呈现,以方便大众学习和实践合理膳食,促进“合理膳食行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