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古代称“元旦”、“元日”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人民过春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尧舜时代,不过那时的春节不是在正月。到汉武帝时,确定以农历正月初一,即“岁首”为春节,一直至今。辛亥革命以后我国开始采用公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
东汉时期,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南朝时期春节阖家互相拜贺、饮宴,并开展娱乐活动。唐宋元明清时期春节食俗中的礼仪成分逐渐加重。亲朋拜年,主家必须设宴款待,酒肉异常丰盛。至清代,对于前来拜年者,“纵非亲厚,亦必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谓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车马喧闹,追欢竞日,可谓极一时之胜也矣。”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年年饺子年年顺
北方必有饺子,称之为“年年饺子年年顺”。春节时,各地的节日食俗因地而异。北方人普遍吃饺子、面条和年糕。南方普遍的风俗是吃元宵、面条和水磨年糕,江浙和闽粤等地初一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香肠和皮蛋;潮州人初一吃当地特有的“腐圆”;白斩鸡、酿豆腐、粽子、油堆等则是壮族人的春节食品。总之,除夕食俗具有团圆和甘美、庆丰收、贺岁迎新等多种含义
饺子是财富的象征,或者说,包饺子的行为象征着我们中国人对财富的渴望和憧憬。据《明宫史·史集》记载,除夕子时,即正月初一之初始:“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ト一岁之吉。”所谓“扁食”,就是饺子在古代的别称,除此之外,其他的曾用名包括“牢丸”、“角子”、“交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之意)、“角儿”、“粉角”、“煮角”、“娇耳”、“水点心”、“水包子”、“煮饽饽”(满族人的叫法),甚
在饺子里包藏硬币,既是对财富的渴望,也是一种口腔里的抽奖游戏。老舍先生的《正红旗下》里有这样的描述:“除夕守岁,彻夜不眠,是多少辈子所必遵守的老规矩。父亲……照旧包饺并且找了个小钱,擦干净,放在一个饺子里,以便测验谁的运气好——得到这个饺子的,若不误把小钱吞下去,便
此外,饺子不仅有钱的内涵,更有钱的外形,盖因其形如元宝也。元宝固然是“钱之大者”,不过对于饺子在外观上所代表的“钱”,中国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据说江西鄱阳地区人民春节第一餐也要吃饺子,不同的是,饺子之外,还要吃鱼,就像广东人那样,隐喻着不仅要发财,而且还要发得“年年有余”才行。而豫南一带则流行将饺子和面条同煮于一锅,饺子象征的依然是钱,面条则代表了“钱串子”,真是照顾周到,无微不至。“吃进”元宝,自然是“招财进宝”到了家,而一家老小热热闹闹地围坐在桌前一起包饺子,便有了“
饺子皮薄馅多,香鲜可口,荤而不腻,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常言道:“药食同源。”其实,饺子不仅好吃、不同的饺子馅还有不同的食疗作用,而且食疗饺子营养丰富,既能满足人的口福、又有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好
年年糕(高)
年糕,是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传统食品。尤其是南方每逢过年,都有做年糕,吃年糕的习俗。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人们在春节必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于明代,吃年糕,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之意。
说起吃年糕,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建都苏州,终日沉湎酒色,大将伍子胥预感必有后患,故伍子胥在兴建苏州城墙时,以糯米制砖,埋于地下。当吴王赐剑逼其自刎前,他吩咐亲人:“吾死后,如遇饥荒,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觅食。伍子胥死后,吴越战火四起,城内断粮,此时又值新年来临,乡亲们想起伍子胥生前嘱咐,争而掘地三尺,果得糯米砖充饥。从那以后,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每逢过年,都以米粉做成形似砖头的年糕,渐渐地,过年做年糕、吃年糕相沿成习,风行各地。
未完待续……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